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走出清华:AI黄金一代的机遇与隐忧

12-08 IT文章

2018年,巨头不断在人工智能领域加码。12月6日,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字节跳动有意建立旗下首个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约为人民币100亿元(约合14.5亿美元),用于投资人工智能(AI)和媒体内容领域。

此前,阿里、腾讯、百度都已经投资大量人工智能项目,以阿里为例,过去两年,它已经重金投资了寒武纪、深鉴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多家AI企业,几乎把AI产业链内的顶尖公司全部揽入了自己的棋局之中。

对AI技术人才来说,这是一个创业的黄金时代,大批技术精英正走出试验室,跳入人工智能创业的大潮。

清华大学教授,唯一的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经常受邀在世界各地演讲、授课。他习惯在ppt上放上两家公司的logo,一个是旷视科技(Face++),另一个是小马智行(Pony.AI)。

这两家公司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楼天城等人,都来自于姚期智在2005年创立的“姚班”。当年在课堂上为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们授课;现在,他做科研的同时,也在为这两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顾问。

“最好的研究都来自于实际应用,像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最高端的领域。”姚期智在采访中提到。

曾经在清华,盘踞金字塔顶端的是科技突破者,创业者则显得有些不误正业。而现在,这两个角色在AI创业者身上融为一体。

他们也曾在清华园的FIT大楼里夜以继日,完成一次次实验,做完一个个课题,啃下厚厚的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在,很多人在出国进修、进入巨头公司面前,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创业。

走出清华:AI黄金一代的机遇与隐忧

图片来源:亿欧等

姚班06级的印奇、杨沐和唐文斌一起创立了旷视科技,进而发展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独角兽;他们的学长楼天城创立了无人驾驶公司小马智行;08级的科协主席姚颂,创办了深鉴科技,研究AI芯片;另外,07级电子系的杨坤也曾坐在1号楼的321室为研究生转到计算机系做准备,后来创办了网络安全公司长亭科技;邵天兰创办了梅卡曼德机器人;吴天际创办了幻腾智能家居;杜子东成为AI芯片研发公司寒武纪的科技骨干;博士毕业后留在FIT做了几年教师的李洪波,也选择隔壁工业工程系的郑勇一起,创办仓储机器人品牌极智嘉(Geek+)……

在芯片、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几大热门赛道上,清华人卡位完毕,占据中国AI创业半边天。

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2018年,创业寒冬来临,资本退潮的同时,人工智能的创业者们却逆流而上,融资金额不断累加。去年以来,最高融资记录多次被打破,旷视科技C轮融资4.5亿美元,商汤在今年4、5亿月分别获得6亿美元C轮和6.3亿美元C+轮融资。无人驾驶、仓储机器人等领域公司也多次创造1亿美元以上融资的记录。

“如果放在5年前,技术人才在资本面前还没有话语权。但现在的经济环境,需要高新技术人才来推动。”旷视科技CTO唐文斌对全天候科技提到。

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技术的落地需要试错,也需要契机。有些人已经尝到了商业化的甜头,有些人还在高科技与商业化中徘徊,其中不乏创业项目被收购,或是因难以落地而流产。每一位创始人都在从技术研发向公司运营者的身份中转换。

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身价也水涨船高,很多创始人选择在校友会、编程大赛、机器人大赛中寻找和提前锁定优秀人才。更多”姚班”和其他计算机系的精英们,也愿意留在创业公司,进行自我技术突破。

“在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新的增长点很难找到,而激活存量市场就成了最大的需求,这恰恰是当下AI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极智嘉(Geek+)CTO李洪波认为。

天才涌入创业圈

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国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并且一手创办了大名鼎鼎的“姚班”,能够进入这个班的同学往往是全国各地计算机科学竞赛的拔尖选手。

很多“姚班”学生出名,是源于世界级编程比赛的表现。

编程一度是让高智商学生们上瘾的“课余活动”。高中时期,唐文斌就在论坛里认识了一个东北的同学。两人花三个月一起刷完了300多道题的题库。他曾居于题库榜单的第一、二名。有个ID一直雄踞榜首,那就是楼天城。“楼天城,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时间!”

几年后,唐文斌又在清华园里遇到师哥楼天城,两人曾一起参加ACM-ICPC等世界级编程大赛,唐文斌是当年全球性在线编程竞赛TopCoder的中国第5号人物。但他的名气仍然赶不上楼天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