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场和归来,印度品牌Micromax教给了在印中国手机厂商哪些事?
原标题:退场和归来,印度品牌Micromax教给了在印中国手机厂商哪些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脑极体
最近有一则关于三星的新闻,说是三星今年推出S9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成了爆款。唯独在中国销量很差,很多人在买手机时根本不会考虑这一机型,甚至遗忘了它的存在。
曾经安卓霸主三星如今在中国节节败退,一方面是因为曾经的爆炸事件处理不善,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华为、荣耀、小米、OV这些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崛起。
从曾经的山寨机大国和千元机混战,到今天用产品自证创新能力,同时高端机型和低端机型还在分别向全球市场渗透。中国手机产业的确值得“扬眉吐气”四个大字,华米OV这些本土品牌,也多少被添上了一些英雄色彩。
在外国品牌的围攻下,本土品牌艰苦创业,从模仿到创新,终于逆袭成功。这是人人都爱的电影情节。
可那些没被传颂的故事,却是一颗颗被吞下和被遗忘的苦果。就像今天中国品牌在印度角力时,曾经的印度本土手机传奇——Micromax正在逐渐被市场遗忘。
应时而生的本土英雄
虽然中国品牌在印度的战争从最近两年才打响,但印度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要远远早于我们的印象。
在2008年,印度手机市场还被诺基亚和爱立信占据时,原本从事于IT行业的Micromax准确地捕捉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动:几年前印度政府降低了通信服务的税务负担,也降低了外资企业的准入门槛,AT&T成为第一家获得在印度自由经营许可的外国电信公司,也标志着印度移动通信产业即将迎来繁荣。
于是在这一年,Micromax开始进入手机行业,和很多中国本土品牌一样,Micromax进入市场的杀手锏就是低价。在当时Micromax最便宜的机型仅仅15美元。不仅价格低廉,Micromax显然比其他品牌更了解印度市场,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在了产品之上。
在印度,由于民族众多语言体系也十分复杂。大多数海外手机品牌只支持印地语和英语,但Micromax做到了支持20多种印度语言。Micromax了解到当时印度一些地区用电并不方便,便推出了电池容量极大的机型。知道印度人民喜欢歌舞,就推出适合播放影视内容的大屏手机……
很快,Micromax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外来品牌,甚至一度达到了22%。在2013年、2014年左右,Micromax一度跻身于全球出货量前十的手机品牌之列。拥有自己的应用市场,牢牢把握着印度移动软件市场的入场券。甚至像金立、酷派这样的中国品牌,都曾给Micromax做过代工。
前途一片光明,直到中国千元机的战火烧到了印度。
印度王座上的小米门徒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市场经常被拿来对比,自然是因为双方存在大量共同点。海量人口的红利、廉价的劳动力、突飞猛进的技术能力……当然还有一点可能我们不太愿意提及的——强大的“模仿”能力。
中国在观察着印度,印度同样也在观察着中国。
在千元机血战期间,小米的高性价比、纯线上销售、饥饿营销和硬核用户为先使其从一众互联网手机品牌中生生抢夺下了生态位。而让Micromax快速走向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推助力,正是对小米模式的原样照搬。
2014年,Micromax推出了只在线上销售的子品牌“YU”,和小米一样,YU以不错的配置和199美元的价格杀入市场,而一旦开卖必然在短时间内售罄。而且Micromax还给YU安装上了当时很受刷机爱好者喜爱的CyanogenMod系统,这种系统自由度更高,更符合正宗“机友”的需求。
正是这种几乎照搬小米的模式,在2015年让Micromax超过三星,成为印度市场的第一名。
同时Micromax对小米的抄袭并没有结束,除了推出笔记本和电视以外,Micromax还曾声称自己要推出智能可穿戴设备——很可能是和小米手环差不多手表。
当时的Micromax甚至还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放出话来要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国内媒体都对此报以嘲笑,但当时的Micromax的确风光无两。在2013年Micromax已经签下了“金刚狼”休·杰克曼做品牌大使,还在2014年收购了费德勒所在的网球队。这可比小米找第一位外籍代言人——加拿大人凡凡早了好几年。
而且在2015年Micromax已经进入了东南亚和俄罗斯市场,把高性价比模式玩的风生水起,有了熟练的复制经验,来中国市场试试水也并不稀奇。
两年时间,大厦崩塌
可就从2016年开始,Micromax和其他印度本土手机品牌一样,迎来了塌方式的大颓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以OV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开始在印度市场发力。直到今年,CyberMedia Research(CMR)的数据显示,4月至6月期间有七分之一的印度人更换了智能手机品牌,Micromax市场份额狂跌,已经不足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