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才俊一代崛起:两代企业家的精神接力

12-08 IT文章

null


改革开放弹指40年。40后、50后、60后的创业代中国企业家,正把企业家精神的薪火向70后、80后、90后传递。

最早那批在荒蛮中披荆斩棘的企业家,赶上了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城市化红利,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拼搏奋斗,重塑了一个民族的进取型价值观。

几十年后,年轻的新商业力量开始崛起。与上一代企业家相比,他们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商业训练,具有更开阔的视野与创意。在中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他们向何处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视点。


null


从1979年出生的王兴,到1981年出生的杨惠妍,再到1983年出生的张一鸣,这些1980年前后出生的企业家,开始在商业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说上一代是筚路蓝缕的拓荒一代,他们则是高知识、高起点的“才俊一代”。未来,拓荒一代和才俊一代,将共奏新的商业乐章。

1

才俊一代的崛起并非始于今天。

2005年被视作中国商业史上的关键一年。悄然间,很多曾在中国商界掀起惊涛骇浪的熟悉面孔,已经两鬓斑白。新老企业家之间,开始了商业使命的交接。被全球化和互联网冲击的新时代环境,对年轻企业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年,联想集团完成对IBM PC业务的收购,60岁的柳传志将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转交给杨元庆。

这一年,在家族企业起家的民企中,宗庆后治下的娃哈哈已连续多年在中国饮料业中排行第一。刘永好以90.96亿元身价排名中国富豪榜第6位。他们的女儿开始进入接班车道。

这年冬天,中关村海丰园一间没有暖气的民宅内,1979年出生的王兴与几个同学创建了校内网,开始引领中国SNS潮流。

此时,比他小4岁的张一鸣刚刚从南开大学毕业,他组成了一个3人团队,正在开发一款面向企业的IAM协同办公系统。

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园里,25岁的汪滔还没有成立大疆,他找了两个同学陪自己去说服老师,把本科毕业课题定为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可以停在空中不动,想让它停哪里就停哪里”,完成他自小的飞机梦。

同在这一年,23岁的宗馥莉进入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层,她决定为娃哈哈拓展新领域,“让娃哈哈不再只是一个中国品牌”。

这一年,1981年出生的杨惠妍也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回国。她进入碧桂园最基层的采购部,因为做事干练,很快获得同事的认可。

这些70、80后企业家的集体亮相,显示出“才俊一代”开始成型。

2

对比两代企业家的履历,既能发现高度一致的精神共性,也能感到鲜明的时代特质。

他们身上最鲜明的共性,是创新精神。

时代的大风大浪,练就了第一代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决断。联想转型时刻,柳传志力推国际化。娃哈哈销量下滑时,宗庆后大胆尝试多元化。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新一代身上。王兴坚信互联网能够改变世界。张一鸣做今日头条时,没人知道智能推送未来的商业价值。

而韧性是两代人另一个共有的标签。30多年前,刘永好与宗庆后们经历过漫长的积累期。而年轻的王兴已有数次败走麦城的经历。接班时的宗馥莉,每次都是基地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个。

两代人最鲜明的区别,在于才俊一代几乎全部具有高等知识背景。

王兴毕业于清华,保送到美国特拉华大学读博。杨惠妍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掌握前沿的物流与营销知识。

与改革开放拓荒一代的企业家不同,新一代企业家们面临着更规范的商业制度,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高速的迭代。系统化地接受教育,让他们拥有了开阔的商业视野与强大的学习能力。

创业后的宗馥莉在营养、健康的角度提出创新,快速布局产业链。短短几年,她管理的宏盛已获得多项专利与研发优势。

王兴在美国的图书馆里就知道了SNS理论,并得以快速做出校内网。丰富的阅读和多年积累的知识框架,让他快速制定美团发展时期的方向。

杨惠妍从海外带来的思维,为传统色彩浓厚的碧桂园带来变化。她引进现代化管理制度,理清了碧桂园庞大的账目和采购程序,也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同时,才俊一代也比上一代经受了更系统的商业训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