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声音红利,被忽略的创业金矿

12-09 IT文章

总受伤的知识付费

这两天局面诡谲。

一方面,作为知识付费的主要倡导者,喜马拉雅一年一度的123狂欢节又一次大卖,声音内容销量4.35亿,比上一届翻了2.2倍。

另一方面,各路科技媒体圈的大v又开始唱衰“知识付费”,一个个宣称:知识付费凉了、内容消费永生。他们的意思大概是说,连知识付费的始作俑者喜马拉雅,都把“知识狂欢节”的“知识”二字去掉了。

每逢罗胖发表演说,或者123狂欢节这样的活动,就会有一群人跳出来,异口同声地不看好知识付费。知识付费销量越高,看空的声音也就越多。至今为止,他们已经为知识付费添加了如下罪名:

碎片化吸收没营养、虚假学习替代真学习、装逼工具没卵用、收割智商税很无耻、消费大众焦虑很无聊、名人卖周边很功利……

亲们,能放过知识付费吗?

我们且不说,以上知识付费的种种罪名,应用在图书市场几乎一样完全成立,市面上很多畅销书不也一样浅尝辄止没深度、装逼收割智商税吗?

我们也不说,就在本次123知识节中,最畅销的依然是友邻优课、蔡康永情商课、不一样的新概念、奇葩天团……等知识付费内容。

我们就说一点: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一年四季不会跨入书店一步,或者跨入也是直奔畅销书而去,对大神们推崇的深度著作视而不见?

现在通过知识付费,他们至少可以了解这本书的梗概了,哪怕只是梗概、是“别人嚼过的”内容,是不是也比完全不读要好。

我就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况,一个女生听了知识付费的“拆书”说,原来《人类简史》这么有趣,我那套书很早以前就买了,但字那么多、一直不敢读。又或者在书店里,有个兄弟说,这书这么厚啊,我一般都是在喜马拉雅之类的fm上听。

知识付费至少目前还算不上严谨的学术研究或者教育传承,但是以上这种一般不怎么看书的人多不多、对他们有没有作用呢?

更何况,我们现在都在说,要打“下沉市场”,要在五环外人群中攫取最后的人口红利。那么,对于五环外还没有机会和条件挑灯夜读经典著作的人群,知识付费有没有用?对于看到一线城市繁华风景、却实力不足、倍感迷茫的年轻人,这是不是新的助力?

一个证明来自喜马拉雅123的销售数据:用户人群正从一二线向三四线扩张下沉,其中90后增加了6.3倍。

反对知识付费的人群,很多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付费的用户,就像新中产们嘲笑下沉市场对趣头条、拼多多的推崇一样。

知识付费人群清晰、需求明确、场景稳定,只不过不宜过度哄抬解读,讲的仿佛要替代正常教育一样,即可。

当然,喜马拉雅淡化狂欢节的知识主题,倒是情理之中。这家公司从fm、有声书,打到知识付费,再到内容消费全面开花,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得到或者混沌大学为对手,而是意欲打造爱奇艺、阅文那样的内容平台,接着推出了自己的音箱,这就有一点“小亚马逊”的意味了。

只不过,在内容领域“知识付费”是最容易冷启动的切点,直击痛点、提供捷径、名人背书的东西确实很容易火。

把思路打得更开一点,我们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东西:

长期以来,声音的势能一直被低估了,以声音为核心卖点的大v们的机会窗口或许已经到来。

这是一个声v红利的时代。

自媒体的第二春?

互联网世界有一群永远在遗憾的“难民”,和笔者一样,这群人从门户、bbs甚至更早的时代开始“触网”,从站长到论坛,从人人到开心,从微博到微信……在每一个时代都小有收获,却一直没有大成。

我们成功地经历了每一个时代,又成功地错过了每一波红利。

人们总是这样,对近期的趋势视而不见,却对远处的趋势期待过高。

上海科技媒体作者黑焰十字说,对于一个平台,关键是进入的时机。从微博到微信,内容社区类大平台的发展往往经历萌芽、成长、成熟、衰落四个阶段。

最好的进入时机,一定是“高速成长”的这个阶段:一方面,平台高速增长,新的内容消费形态正在迅速被普及;另一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玩家纷纷涌入,但是垄断性的头部并未出现。

此时,平台还存在着无限的可能,用户对新的内容也满怀好奇和激情,远未到饱腻的阶段。

这和声v市场今天的情况颇为相似:从123到罗胖的得到,声音消费高速成长,大量的玩家正在涌入这个赛道,成熟期看起来即将到来,最后的红利还在。

这里有三个非常有趣的信号:

主流玩家们来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