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原标题: 携程危险
2010年前后,去哪儿网崛起,艺龙重振雄风,携程营收增速掉了下来。回过头来看,梁建章回归携程的2012年正是低谷。
梁建章的策略是:内部打破金字塔结构、拆分成一个个“战斗单位”;对外寸土必争,针锋相对,不惧价格战、补贴战;再就是集中资源发力移动端,同时通过收购补短板并以“资本连横”破友商“利益合纵”。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书写了中国商战史上最辉煌的案例。
2016年,“吃掉”艺龙、去哪儿网之后的携程,营收同比增长76%,创阶段性新高。但2017年增速跌至41%,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234亿元,较2017年前三季增长13%。
除市场饱和度及携程自身体量越来越大之外,阿里飞猪稳扎稳打、美团酒旅突飞猛进都制约着携程的扩张步伐。
携程开创的“鼠标+水泥”模式被艺龙、同程、去那儿网借鉴学习,最终一众“中式OTA“尽成携程囊中之物,真可谓“似我者死”。如今携程的主要对手是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它们不是借鉴携程模式的“中式OTA”而是包罗万象的“超级大平台”。
“高频打低频”是个魔咒,携程最后的防线——酒店预订已经部分失守,营收增速剧降。而在国际上,比携程还“纯粹”的Booking市值850亿美元,活得很好。
携程与美团酒旅之争不仅是公司层面的竞争,更是模式之争。假如携程模式不如美团模式适合国情,即便梁建章的决策都对且100%执行到位,携程还是会输。携程的拥趸多是资深业内人士,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携程没有对手”。
疲惫不堪的“辕马”
携程财报将营收分住宿、交通、跟团游(度假)、公司出行及其它五个部分,但住宿、交通才是拉动整体集团业绩的两匹辕马。2017年,这两项业务营收分别为97亿和122亿,合计占总营收的81%。
并购去哪儿网后的2016年,携程营收暴涨76%。由于去哪儿网机票业务更强,机票预订收入占营收的比例一度高达45%,2018年前三季度回落到41%。
进一步观察各项业务对营收增长的贡献,有两个发现——
第一,在与艺龙、去哪儿网战斗最激烈的几年,携程全力捍卫住宿业务的市场份额,酒店预订收入对营收的贡献率在40%~50%之间;2015年交通票务业务收入及贡献率反超住宿业务,并掉去哪儿网后无可动摇地成为携程旗下第一主营业务;但2018年前三季,机票预订增速跌至2.5%,贡献率仅为8%,酒店预订、跟团游“躺赢”,贡献率分别为54%、22%。
第二,2010年~2013年,跟团游贡献率连续高于23%,有希望成为拉动携程业绩的第三驾马车。梁建章回归后没有轻视该项业务,除参股途牛外亦努力开拓市场,2015年营收同比增速一度达到58%。2018年前三季,跟团游营收31亿,同比增长26%,对携程整体增速贡献率为22%。住宿、交通疲态尽显,跟团游或许能凑上去成为“第三驾马车”,但这不值得庆幸。
最后的防线
住宿业务是携程的支柱,其兴衰基本等同于携程的兴衰。费了牛九二虎之力吞并去哪儿网和艺龙之后,美团成为携程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飞猪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2012年梁建章回归,住宿业务开始提速;2014年、2015年增速高位横盘,2016年因吞并去哪儿网而暴涨;然后增速大幅回落,到2018年前三季度降至21%。
携程久已不披露酒店预订间夜数,只能根据每年公布的同比增速推算,2016年索性连增速也隐了,只能根据住宿业务收入的增速推算(假设每间夜平均收入不变)。
根据推算,2015年携程酒店间夜数达9960万,2017年达到2.09亿间夜。短短两年增长1.1亿间夜,绝对增速相当惊人。美团酒旅增长更加迅猛,2017年间夜数达2.05亿。此处携程间夜数只是推算,业内普遍认为2016年美团间夜数就已超过携程。#或许这正是携程不披露间夜同比增速的原因
2017年前三季,美团酒店预订间夜数达到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43.8%,增速放缓但仍保持领先,但从每间夜获得的收入远远低于携程。
2017年携程酒店预订收入为97.1亿,同比增长32.8%;美团酒店预订收入27.1亿,同比增长9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