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用基因检测寻找肿瘤免疫潜在获益患者,「裕策生物」获数亿元B轮融资
原标题:36氪首发 | 用基因检测寻找肿瘤免疫潜在获益患者,「裕策生物」获数亿元B轮融资
36氪获悉,肿瘤精准免疫诊疗企业裕策生物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据悉,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大临床与药企合作,并推进新生抗原(neoantigen)检测和验证服务,为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off the shelf”的高质量新生抗原靶点。
裕策生物成立于2015年,从肿瘤新生抗原入手提供全面的肿瘤免疫诊疗解决方案,包括:
寻找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提供肿瘤基因组学解决方案,辅助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与企业共同开发可信的免疫治疗疗效动态监测技术,如预测 PD-1 用药的敏感性、耐药性、假性进展、超进展等;
与下游细胞治疗机构合作开发基于新生抗原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如基于新生抗原的个性化疫苗、TCR-T 治疗、CAR-T 治疗靶点开发、TILs 治疗等,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肿瘤疫苗和精准过继性细胞治疗方案。
围绕这些需要,裕策生物已推出用于指导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的综合性基因检测产品YuceOne™ Plus,及基于多项指标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基因检测产品YuceOne™ ICIs。目前,其检测业务已覆盖全国200 多家医院,并与国内10余家机构共同开发基于新生抗原的肿瘤免疫疗法。
创始人&CEO高志博表示,肿瘤免疫治疗是诺奖级的突破,从根本改变了整个肿瘤诊疗的范式,O药和K药在国内也相继上市,未来的发展十分可期,而新生抗原是连接“基因”和“免疫”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在2017年启动了针对免疫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计划——天梯计划,到目前已累积了国内最大规模的I-O临床数据库。高志博此前在接受丁香园采访时曾指出,“通过这些数据,我们验证了以前的一些结论,譬如 TMB 的有效性;也发现了些新的东西,比方 HLA 的杂合性缺失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它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如果出现 HLA 的杂合性缺失可能意味着使用免疫药物的效果不会很好。”
关于投资逻辑,IDG资本合伙人杨飞表示:生命健康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过去,人们谈癌色变,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说治愈肿瘤,但肿瘤免疫治疗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可能,不管是抗PD-1药物,还是CAR-T治疗,都承载了“治愈癌症”的希望。
普华医疗管理合伙人周密及董事李杨表示,精准医疗与肿瘤是“孪生兄弟”,基因检测在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肿瘤免疫诊断方兴未艾,从去年开始广受关注并且取得了非常多的突破。肿瘤免疫诊断需要考虑基因和免疫两个层面的因素,裕策生物在关键的新生抗原检测技术上跟国际顶尖企业实现同步。
贝壳社创始人王学刚表示,裕策生物发起的天梯计划是中国首个针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期待天梯计划万人3D(基因、免疫、临床)数据库能够给临床带来更多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奇迹之光基金管理合伙人郭秋杉表示,过去一年肿瘤免疫治疗的产品管线激增67%,靶向肿瘤新生抗原的研发管线与细胞疗法项目更是实现三位数增长,裕策生物始终站在技术研发的最前沿。
以下为36氪此前对裕策生物所做的报道(有部分删减)
我国是癌症发病大国,每年新发癌症人数接近430万,死亡人数280万。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 尤其是治疗手段用尽无果的晚期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被誉为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手段。受去年魏则西事件的影响,很多人对免疫治疗产生误解,但其实,真正的免疫治疗是个颇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向。
目前研究最多的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过继性细胞治疗,也叫做ACT疗法,尤以CAR-T效果好、研究最多。CAR-T在血液瘤上效果非常好,但在实体瘤的治疗上效果进展缓慢。另一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最著名的就是PD-1/PD-L1通路,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交流,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肿瘤。
目前有多个临床证据显示,这种方法在黑色素瘤上能够使30%左右的患者获益,在肺癌、头颈癌上也显现出一定效果,是一种泛癌种的治疗手段。国际上,施贵宝、默沙东、阿斯利康等医药巨头都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上布局,国内也有十多家药企正在进行此类药物的开发,很多已经获得临床批件。
不过,免疫治疗也具有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免疫治疗,有些患者会出现耐药,甚至会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所以就需要在前期经过筛选,找出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群体,这也是免疫治疗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目前来看,基因检测是较适合临床使用的筛选工具,裕策生物提供的基因检测和分析服务能够指导和辅助疾病诊断和用药治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