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12-11 IT文章

原标题: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就来自欧洲

雷锋网新智驾(微信:AI-Drive)按:在通向自动驾驶时代的道路上,欧洲与美中两国相比毫无存在感。虽然这片古老的大陆已经有些落后,但欧洲是否如媒体报道那样已经彻底丢掉了反攻机会谁也说不清,也许这里的玩家就是不愿意炫耀。

上一次技术大变革时,欧洲就仗着自己的家底厚在一旁吃老本。

进入新千年时,欧洲公司是通信行业执牛耳者,西门子、爱立信和诺基亚称霸天下,其他公司只能亦步亦趋。不过,2007 年 iPhone 的横空出世让欧洲巨头们彻底慌了神,后者费尽心血搭建的不世功业在这个互联新时代统统被埋葬。

现在,我们正站在另一场革命的门口,而这次要变革的行业也是欧洲公司们的荣耀之所在——汽车和交通运输业。

随着全球投资不断加码,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不再是一项活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这项技术备受期待,成为谁也不敢忽视的新趋势。

不过,这项吸引了无数目光的新风口,好像再次与老迈的欧洲大陆无缘,相反美国和中国成了这场革命的策源地。难道宝马、戴姆勒、大众、雷诺和标致雪铁龙等巨头这次又要错失良机?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奔驰会错过自动驾驶吗?

科技行业头号玩家众多,但独缺欧洲选手

这并非危言怂听,欧洲本就没有什么自动驾驶汽车的科技巨头。

像 Waymo、Uber 和特斯拉这样的公司都来自美国,而中国则有百度这样的自动驾驶积极参与者,百度虽然没有 Waymo 涉足这个行业早,但也在 2013 年看清了大趋势并加入战场。此外,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 2016 年把触手伸向了这一领域,而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 Uber 的滴滴,也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

全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复杂性为想参与的公司画了两条红线,它们必须有深不可测的口袋和无穷无尽的编码能力,而这些正是中美众多科技巨头的强项。

反观欧洲的科技公司,明显连最低门槛都过不了,想和其他巨头硬碰硬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新创公司孱弱无力

除了缺乏科技巨头,欧洲的创业公司们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与中美同行相比,欧洲的数量也少得可怜。

虽然像 AIMotive、FiveAI、Navya 和 Amber 这样小有名气的公司也融了不少钱,找了不少合作伙伴,但与中美两国的自动驾驶新创公司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在美国市场上,新创公司卖出数亿美元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比如 2017 年 10 月卖给安波福的 nuTonomy,价值高达 4.5 亿美元,而被福特和通用两大巨头收购的 Argo.ai 和 Cruise,则都卖出了 10 亿美元的高价。就连专攻自动驾驶卡车的 Otto 都被 Uber 以 6.8 亿美元收入囊中。

除了大手笔的收购,各种 9 位数的投资也是屡见不鲜。举例来说,Zoox 就在 A/B 两轮融资中分别收获 2.5 亿和 5 亿美元两张超大支票。Nauto 也在 B 轮拿到了 1.59 亿美元,至于数千万美元的“小打小闹”融资,则更是稀松平常。

需要注意的是,收购并不意味着融资结束,Cruise 在归入通用麾下后分别拿到了软银、本田的巨额投资。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软银在自动驾驶和打车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自动驾驶新创公司虽然还没有拿钱拿到手软,但现在也都钱包鼓鼓。举例来说,Pony.ai 就在两轮融资中收获了2.14 亿美元资金,而 Roadstar.ai 也在 A 轮融到了 1.28 亿美元,至于景驰和 Momenta 等公司,也都拿到了 5000 万美元级别的巨额融资。

这些公司能拿到巨额资金可不是运气好,创建这些公司的技术大牛可都身经百战。

在美国,许多工程师都是在 DARPA 自动驾驶挑战赛和谷歌自动驾驶项目中磨练出来的(Argo、Aurora、nuro.ai 等)。在中国,这是百度这所黄埔军校源源不断的输送(Pony.ai、景驰、Roadstar.ai 和禾多等)。由于欧洲科技巨头普遍没兴趣将钱花在自动驾驶上,因此在新创公司领域,这里简直就是一片沙漠,创业和融资生态都差得非常远。

科技巨头的缺位和新创公司的无力让欧洲在自动驾驶领域大大落后。未来,这一被动的形势可能还会让欧洲丢掉自己在汽车行业的话语权。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欧洲已经输掉了起跑,它还能后来居上,与其他公司并驾齐驱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