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中国人与英语教育这40年:从“哑巴英语”到在线教外国人说中文

12-11 IT文章

原标题:中国人与英语教育这40年:从“哑巴英语”到在线教外国人说中文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大事。对个人而言,正所谓“知书达理”,接受教育是使人习得生存道理的方式,也是改变社会阶层的途经;从国家角度看,发展教育是获取先进技术、实现社会进步重要手段。学习的内容,也往往逃不开时代的影子:从祭祀礼仪到射御书数,再到科学文化知识,无不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人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晚晴时代萌芽。闭关锁国挨打后,学英语与洋人交流被当成了救国良药,1862 年国内成立了第一家英语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界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不少大学采用英文授课,好让国外刚出版的教材能马上在中国推广,尽快用上国外先进技术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而后,经历连年战争与政治形态变化,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几次沉浮。随着对外政策的变化,英语第一外语的地位曾被俄语取代又回归;接踵而至的十年浩劫,又让刚刚萌芽的英语教育一度中断。

当代国人学习英语的真正热潮,起步于改革开放。

从回归高考到在线对话,中国人学英语的 40 年

1977 年,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终于恢复,国人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到 1978 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英语被教育部列入高考科目范围,新中国第一次向英语国家澳大利亚派遣了公费留学生,也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文化载体乃至社会价值评估的工具,开始了它融入中国社会的历程。

当时的英语教材还在使用结构主义,重视语法教育而忽略了实践,多数人会写会读不会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的由来。

这样的状况到 1982 年才得以缓解。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教育部修改了教学大纲,英语学习的重点从政治转向了经济;二是从那年一月份开始,每晚 6 点 20 分,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Fellow Me)。长期学习语法英语、口号英语的中国人终于开始开口说话,他们开始在校园、公园里建立“英语角”,一些有热情的学生也开始在街上和外国人搭话练习口语。

中国人与英语教育这40年:从“哑巴英语”到在线教外国人说中文

《Fellow Me》英语学习节目

1987 年,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英语四级考试开始在大学中实行,两年后六级英语考试开考,成绩直接与学位证挂钩。而后,英语水平又开始与部分职称评级标准相关联。

1990 年代,对外开放引发的英语热潮又上了一级台阶。中央正式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方针。出国留学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根据《人民日报》的统计,1987 到 2000 年,共有 40 万中国学生在海外留学。

正是从那时开始,英语培训机构逐渐兴起。李阳的疯狂英语口语、俞敏洪的新东方,英孚教育、华尔街英语等培训学校陆续出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成功更加推动了英语培训市场的发展,当时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上世纪 90 年代,全国注册培训机构数量超过 5 万家。

科技、互联网发展造就的“共享”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传统教育机构也将课程搬到了线上,借由视频课程播放的方式,打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优秀教师带来的课程。而到了 2010 年后,移动支付、O2O 浪潮等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方式——在线英语 1 对 1 外教教学诞生了。这也是国内首次给大规模的外教与中国孩子搭建了直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米雯娟在传统英语教育领域积累了 近 20 年年教育创业经验。也正是在传统教育培训的巅峰时期,她看到了线下教育发展的瓶颈:时间成本高、外教资源少、课程成本高导致了学校业绩下滑。于是,在 2013 年,她创立了在线教育平台 VIPKID,做 4-12 岁少儿英语在线教育。

米雯娟告诉 PingWest 品玩,她认为传统的线下教育还是无法从师资、教学内容、家长成本和时间等方面更好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她看来,传统线下教育有三个痛点。

其一是师资匹配问题,中国有超过 11 万外国在册教师,其中母语是英语的约有四五万,他们中愿意做英语教师且具备教学能力和师资证明的又少了一些,优质师资高度稀缺,供需比例大概只有 1:10。

其二是缺少优质的英语教育内容,线下机构用的教材比较分散,基本是国内外出版社的教材,在时效性和针对性上不能满足孩子日益变化的需求,在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上更难保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