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百度的音乐算盘

12-12 IT文章

如今说起百度音乐,仿佛是在说上世纪的老古董,这一个如今已经无迹可寻的音乐产品,却承载了MP3时代音乐的辉煌。只可惜,在时代的变更中,百度步步失误,音乐版图日渐衰落。

在腾讯音娱即将上市、网易云音乐风生水起、虾米依傍阿里爸爸的当下,百度对音乐业务的掌控早已脱了节。尽管已被市场宣布提前离场,但音乐先声也注意到,百度也在努力通过投资或是硬件合作的形式,试图分得音乐产业的一杯羹。

百度音乐: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时间回到2006年。

彼时,中国互联网热火朝天地发展了十多年,网络音乐市场刚刚萌芽。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都刚成立不久,百度也颇有远见地瞄准了这个市场,果断收购了当时火热的千千静听播放器,正式进军数字音乐行业。同年底,百度MP3音乐盒上线。此后,人们听歌常见的操作便是在百度MP3上下载歌曲,然后用千千静听来循环播放。

百度的音乐算盘

在当时娱乐形式还很有限的时代,PC基本只能用来打打游戏听听歌,因此占据了听歌入口的百度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据公开资料,早期的百度MP3搜索,甚至一度为百度带来了高达三分之一的流量。

可惜,尽管布局早,但却没玩好。

在收购千千静听之后,百度音乐播放器与千千静听播放器一起共存了数年时间,两者功能冲突,百度音乐播放器的地位也略显尴尬。2011年,百度又推出了旗下音乐平台百度ting。

这几款产品一直是“散兵作战”的状态,缺乏一个统一的、具有号召力的品牌标识。直到2012年,百度才将旗下所有产品整合更名为百度音乐。不过此时,百度已然错过了打响品牌最关键的那几年。

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及时响应,也是百度的失误之一。据公开数据,2007年百度占据音乐搜索市场92.8%的份额,2009年这一份额已经下降到45%。

在互联网带宽有限的时代,下载音乐再用播放器来播放是常见的使用场景,但随着互联网带宽的迅速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在线播放逐渐兴起,下载已经成了不必要的动作。QQ音乐、“双酷”、虾米等在线音乐产品适时转型,建立曲库,开发出按专辑、歌手集合歌曲模式,甚至推出了歌单等个性化推荐的功能,符合了用户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下载、mp3、单纯的播放器,都成了行将被时代淘汰的物件。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3G、4G网络的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百度不仅没有在音乐板块跟上发展的步伐,移动端发力迟缓,甚至百度最主要的搜索引擎,都没能及时转向移动互联的时代。整个百度,在新时代的面前都落后了一步。

当然,带给百度音乐致命一击的是版权问题。多年来,百度音乐一直未曾真正建立自己的曲库,而是通过提供链接的方式来为用户提供音乐服务,只要输入歌名,就能搜出几十甚至数百个盗版链接。

百度的音乐算盘

这种提供来历不明的链接的方式,一是难保质量,链接混乱、播放失败是家常便饭,二是盗版及侵权问题难免,而解决版权纠纷的措施很简单:删链接了事。但简单粗暴的打擦边球的模式终究不是良性的发展之路,反而越来越积重难返,随着版权监管日渐严格,百度音乐的运作也愈加艰难。2015年,“史上最严版权令”发布,生效的当月,百度音乐就下架了几百万首歌曲,曲库损失严重。

百度的音乐算盘

可以看到,尽管曾经拥有过辉煌,但步步失误,终究还是导致百度音乐走向了衰落之路。这一轮,百度输在没有审时度势、长远盘算。

与太合合作:无奈的卖身之选?

在2015年“史上最严版权令”冲击之下,百度音乐几乎只剩了一个空壳子,既无内容,又不赚钱。于是,百度在当年就速速提出了“航母计划”,宣称“对投资者开放百度优质资产”,而这一计划普遍被看作是百度剥离音乐业务的象征。在这之后,百度音乐业务宣布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

百度方面的官方声明表示:“合并后,百度音乐的品牌和服务将保持不变。在新公司的运营上,太合音乐将主要发挥传统音乐公司在版权、音乐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百度音乐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在海量用户的基础上,全力发展以粉丝经济为代表的多种线上业务,并注入百度的大数据智能技术支持。”简单说,就是太合的音乐内容及资源,加上百度的流量切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