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有价值AI芯片白皮书!21位学界大牛联手出品,人人都能看懂
原标题:年度最有价值AI芯片白皮书!21位学界大牛联手出品,人人都能看懂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 | 心缘
昨日,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的第三届未来芯片论坛为AI芯片界献上一份大礼——《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
该白皮书集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等21位国内外高校顶级研究学者和产业界资深专家,融入10余位IEEE Fellow的智慧结晶,首次整合国际化学术和产业资源联袂发布,是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倾力之作。
《白皮书》首次对“AI芯片”这一概念提出了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解决了目前行业大热但尚无统一定论的问题——究竟什么是AI芯片?
对此,《白皮书》集中探讨了通用芯片、端侧芯片和神经形态计算芯片三类AI芯片,对AI芯片从技术趋势到产业趋势做了全面解读,不仅高屋建瓴地对AI芯片领域的创新成果和产业现状进行全盘梳理,客观阐述AI芯片存在的技术难题,还就未来风险提出预判,并首次提出了“AI 芯片基准测试和发展路线图”。
尽管此前AI芯片趋于火热,并没有从技术的内涵、脉络、标准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专业阐述的研究报告,《白皮书》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
因此,智东西对《白皮书》进行抽丝剥缕,提炼和解读了对行业最有价值的六大干货,包括三类AI芯片的应用场景、三大趋势、基准测试和发展路线图、两类瓶颈、四大存储技术和五类新兴计算技术,力求帮助产学界相关人士更为清晰的看到AI芯片目前的发展全貌以及未来趋势。
一、围绕云端和边缘计算,三类AI芯片加速进行时
尽管如今科技界几乎无人不知AI芯片,但目前关于AI芯片的定义还没有一个严格和公认的标准。
《白皮书》在“AI芯片的关键特征”一章中开篇引用业界对AI芯片的宽泛定义:“只要面向人工智能(AI)应用的芯片都可称之为AI芯片”。
紧接着,该文直接点明探讨的三类AI 芯片:
(1)经过软硬件优化可以高效支持 AI 应用的通用芯片,例如 GPU。
(2)二是侧重加速机器学习算法的芯片,这也是目前 AI 芯片中最多的形式。
(3)三是受生物脑启发设计的神经形态计算芯片。”
在对当下谈到AI芯片就不得不谈的新型计算范式、训练和推断、大数据处理能力、数据精度、可重构能力以及软件工具进行清晰的阐述后,该文直指AI芯片主要面向的云端和边缘两大目标领域。
1、云端AI计算:大厂云集,FPGA崛起
在云端,通用GPU如英伟达的GPU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DNN)训练和推理,相比CPU可实现10-100吞吐量,是当前AI训练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平台。
此外,许多公司开始设计专用芯片以达到更高效率,比如谷歌打造了使用专用架构ASIC芯片Google TPU,能高效支持云端训练和推理。此外,我国百度、阿里、华为也分别宣布自研云端AI芯片。
科技巨头纷纷跨界造芯,芯片巨头和芯片创企自然也不甘其后。英特尔推出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 (NNP),Graphcore、Cerebras、Wave Computing、寒武纪及比特大陆等创企也纷纷加入战场。
因为既支持大规模并行的硬件设计,比GPU推断的延时和功耗更低,又能很好支持不同的数值精度,适合低精度推断, 具有可编程能力的FPGA在云端推断也逐渐占据一席之地。赛灵思、英特尔等厂商推出了专门针对 AI 应用的FPGA硬件和软件工具。
2、边缘AI计算:自动驾驶和手机战场火热
随着AI应用生态的爆发,人们对许多AI应用有了更高需求。针对高度需要低延迟、带宽和隐私的应用,如自动驾驶、可穿戴、移动手机等五花八门的终端应用场景,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都开始发力。
在自动驾驶领域,英特尔MobileEye芯片和英伟达NVIDIA Drive P系列可以支持半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在智能手机方面,已有苹果、华为、高通、联发科和三星等大厂推出手机AI芯片。
另外,地平线、寒武纪等创企纷纷入局终端AI芯片,包括ARM、Synopsys等传统的IP厂商也开始为智能摄像头、无人机、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等物联网设备开发专用IP产品。
3、云和端的配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