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娱上市,砸开年末金蛋
原标题: 腾讯音娱上市,砸开年末金蛋
2018年最后一个大型文娱公司上市了。
在首次向SEC提交招股书两个月后,腾讯音乐娱乐(腾讯音娱,TME)终于在双十二这一天宣告在纽交所上市。股票发行价为13美元,共发行8200万ADS股份(其中41,029,829股为公司发行的新股,40,970,171 股来自公司的售股股东),共募集10.7亿美元,市值达到2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6亿元)。
如果不出意外,腾讯音乐的上市,是腾讯在2018年向资本市场投放的最大的一枚金蛋。
这一“低价策略”虽然招来质疑,但被证明是有效的,截至收盘,腾讯音娱报收14美元,涨幅7.69%,一度达到14.75美元。被普遍认为对标公司Spotify的股价也微涨0.08%,达到每股128.47美元。
腾讯音娱众高管的在开市前的合影
腾讯音娱CEO:付费率较低,和行业发展现状有关
我们受邀在国内观看了敲钟仪式。仪式开始前,腾讯音娱CEO彭迦信也在美国现场连线释疑,现择要录如下:
腾讯音娱的前景
有关腾讯音娱的发展历程,可参见虎嗅此前的文章《月活堪比QQ,版权碾压同行……年度最强文娱公司要上市了》附录部分的简要介绍。在10月首次向SEC提交招股书后,腾讯音娱多次推迟上市日期,期间受到媒体的多维度审视——从业务、财报,到SEC政策,甚至高管国籍。
但我们今天就不重弹老调,面对用户量、市场份额都是大陆市场第一的腾讯音娱,展望其发展前景可能更有意义。而这家音乐泛娱乐公司的未来,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C端消费者和B端服务市场。
中国特色的版权、付费率和商业模式
国内所有互联网音乐平台的曲库版权,相当一部分是购买3~5年使用权(你可以认为是“租”下来的),但互联网文娱平台的用户忠诚度还不够,哪里有好内容就去哪里。为了留住C端用户,保住现有曲库并抢到对手的曲库,是整个行业过去三年乃至未来几年都不变的主题。
允许环球(旗下EMI)、华纳和索尼三大国际唱片公司持股,可保腾讯音娱的版权内容近期无虞,但锁定期过后,腾讯音娱是否还有后手续签版权,值得关注。唱片公司续约的意愿,一来取决于价格(价高者得),二来取决于版权运营情况(传播度越大,转授情况越好越有说服力)。
在音乐版权二次开发领域,基于熟人关系链的社交娱乐产品全民K歌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如何以更好的玩法规则吸引新用户是个问题,目前基于陌生人社交、抢唱的新形态如“音遇”(社交功能并不完善),已开始快速推广和占领细分人群。
虽然财报显示腾讯音娱盈利,但C端用户付费率是最不好看的部分。与Spotify超过40%的付费率相比,腾讯音娱不到4%的付费率确实相形见绌,但考虑到中国音乐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彭迦信说和“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这理由还可以被中国人接受。即便如此,打着“社交+音乐”口号的腾讯音娱,目前还是要接受这个现实:与付费会员为主的Spotify对标,尽管它不是“中国版Spotify”——这和爱奇艺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接受Netflix这个对标公司,有相似之处。
在美上市的“中国版xxx”太多,以至于外国投资者太习惯于找一个对标公司来做估值了,短期内难以理解中国特色互联网内容公司的模式,所以腾讯音娱的“社交娱乐+流媒体音乐”的故事能否讲得通,得看股价走势。
产业互联网:音乐的机会
过去几个月,腾讯音娱C端市场成绩,是被反复提及和讨论的话题(多数人也只能看到这一点)。但必须看到,版权战所代来的C端市场话题的可讨论性越来越差,互联网音乐平台对音乐内容的分发不应止于此。
国内音乐平台中,B端业务发展较好的是以“数字音乐图书馆”(严格地说此项业务是to G端)、彩铃与卖场背景古典乐起家的“库客音乐”(目前已挂牌新三板)。而其它互联网音乐平台争取的主要对象依然是C端消费者,B端/G端的产业互联网业务除了平台之间转授权外,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收购来的lavaradio也在尝试了场景音乐,但规模未知。B端/G端市场一直没做起来,也是整个音乐行业蛋糕一直做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3311.html
- 上一篇:它们哪来的勇气在“冬天”涨价?
-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风水生意搭上了AI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