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新汽车观察 | 小鹏汽车能靠“智能化”取胜吗?

12-13 IT文章

原标题:新汽车观察 | 小鹏汽车能靠“智能化”取胜吗?

或许是为了向战略股东致敬,阿里巴巴“双十二”这一天,小鹏汽车正式上市了。

根据官方,小鹏G3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365km,分为3个版本,补贴前售价22.78万-25.78万。今年订车的用户,可以享受2018年的补贴政策(补贴后13.58万-16.58万)。这意味着,2019年国补退坡、地补大面积取消,这之间的差价,全由小鹏汽车给补上。

长达2个小时的发布会,何小鹏演示了小鹏G3的语音系统,自动泊车功能,车顶的全景摄像头。他和总裁夏珩在车里打了游戏、还唱了歌。这些操作背后指向一个观点——何小鹏认为,智能化是新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根本,而智能汽车的核心是运营,制造只是基础。

这是何小鹏第二次重申这个理论了。半年前,小鹏汽车把一场发布会办成了吐槽大会。被吐槽的最多的就是何小鹏的那句: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不在制造。

吃过亏的何小鹏并没有低头。铁了心要打“智能化”这张牌的小鹏汽车,最终能让市场买单吗?

新汽车观察 | 小鹏汽车能靠“智能化”取胜吗?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像智能手机一样的车

三四年前,造车新势力刚刚兴起的时候,造一台像智能手机一样智能的汽车,时常挂在互联网人的嘴边。但随着量产的深入,他们似乎逐渐收敛了成为颠覆者的野心,取而代之的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敬畏。

不是智能化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大家发现,似乎在用户和合作伙伴心目中,质量、安全比智能化的优先级排序更加靠前。

头部阵营里,还在宣扬智能化的似乎就只剩下小鹏一个。小鹏汽车没有蔚来那么多概念,也不像威马有制造的背景,它需要智能化这个标签,与同档次的竞品区别开。

10万-20万是众多合资品牌的主流市场,也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上升市场。何小鹏早有言在先,论制造能力,新造车企业是比不过传统车企的,互联网造车的优势仍然是互联网。小鹏汽车必须发挥优势,把长板做到最长。

小鹏G3目前的智能化功能,包括自动泊车,语音操控等。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待于市场的进一步验证,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智能网联解决方案上,小鹏汽车选择了自主研发,而不是接入股东阿里巴巴的AliOS系统。

过去2年,阿里与上汽的合资公司斑马在研发智能网联解决方案上收获颇丰,基于这一平台的互联网汽车RX5、ERX5、Marvel X,先后成为了市场中的畅销车型。但小鹏汽车没有选择与斑马合作,融入AliOS生态,而是在安卓基础上自主研发方案。智能化被视作小鹏汽车的生命线,何小鹏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慢就是快

智能化是锦上添花,是加分题,是超额绩效。但在此之前,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及格线,是木桶的那块短板。

已经发布了新车的企业,或多或少都承受着品控的压力。威马的试验车曾经发生起火事故。蔚来也因系统死机等小毛病不断,遭遇过车主退车。这些问题,小鹏汽车同样可能上演。

小鹏G3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根据官方,海马小鹏工厂总投资额20多亿元,拥有四条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一期完成后,每年将生产15万台电动车。

小鹏定位平民SUV,海马汽车或许没有江淮那么大的生产压力。但汽车生产制造流程复杂,供应链管理难度大。此前,小鹏汽车已经因为规模采购的定价问题爆出和供应商之间的分歧,接下来,把一台车变成1万台车,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今年8月,何小鹏和李斌之间有一场赌局。何小鹏说,2018年没有一家新造车企业可以交付1万台。李斌反对,称蔚来一定能做到,并和何小鹏立下赌约,赌注是一台蔚来或是小鹏汽车。

不久前,蔚来刚刚举行了第1万台车的出厂仪式,何小鹏发朋友圈恭喜了李斌。同期,他还为小鹏汽车辩护了一句:慢就是快。

小鹏汽车创立于2014年。2017年8月,何小鹏告别UC正式加入小鹏汽车。2个月后,小鹏汽车的1.0版本面世,因为内部还不够满意,只向员工交付了几百台。

何小鹏说,他在今年年初,载着家人,驾驶小鹏1.0版上过一次高速。“说实话,(心里)有点打鼓。”

相比于和小鹏汽车同时期创立的蔚来汽车,即将在3天后发布第二款量产车;2015年底才创立的威马,18个月里建好了自己的工厂,3个月前也发布了新车——小鹏汽车的动作的确不算快。何小鹏不赶时间,他认为交到用户手上的小鹏G3成熟度更高,品控比速度更加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