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也要消费升级,能听能看能陪伴的腾讯“AI视听神器”来了
自研,可以让腾讯的AI生态势能秀肌肉,有望技惊四座;而合作,则拓展了腾讯能力释放的边界,得以海阔天空——一款小小的带屏智能音箱上市了,腾讯AI生态的大版图也在徐徐展开。
2018年烈火烹油的智能音箱行业,当其他巨头们疯狂补贴、掀起价格大战的时候,没参战的腾讯存在感并不强。
今天,腾讯的第二款智能音箱产品——名为腾讯叮当智能屏的有屏智能音箱来了。来得晚不怕,只要来得好,这款带屏的智能音箱产品并不单纯拼低价,腾讯智能平台部负责人李学朝说,他更看重活跃度,“要让用户用起来,不是用几次就闲置了”。
能看能听能陪伴,在智能音箱残酷的红海厮杀中,腾讯音箱似乎走了一条“消费升级”的逆向路径。
能看能听能陪伴,老中青少全家桶
根据Canalys的预测,到2018年底,全球将有1亿人使用智能音箱,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仅为4000万台,虽然从绝对出货量上来说,中国不及美国,但增速上,中国已经和美国比肩了。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巨头杀入的姿势都非常一致,那就是价格战——作为后来者的腾讯,并不准备走杀价这条老路。
李学朝说,腾讯之前没参战,是因为腾讯比较理性,不想大打价格战,而且发现了低价音箱的一些痛点——带屏的叮当音箱,能否解决这些痛点?
“平板+无屏音箱”=8成信息增量?
腾讯对叮当音箱的定位是“AI视听神器”。
作为首款通过DTS认证的智能音箱,叮当音箱音质丰富、自然,带来更宽广,更有纵深度的声场。
除了能听,更重要的是能看——8英寸高清大屏,是叮当音箱的最大卖点之一。
有了大屏,价格肯定要上来,为何一定要带屏?李学朝相信,生活中视觉信息的比重超过语音信息,所以智能硬件产品由单模态转向多模态,是必然趋势。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人类接收的外部信息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记忆层面,只听不看,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换句话说,这块8寸大小的屏幕,能够给用户提供8成的信息增量。
比如,当用户询问天气时,叮当除了语音回复,还会辅以图文展示。
一目了然可以看的“音箱”,图文结合,直观高效,更符合人类在日常生活,接收外部信息的习惯——除了盲人,正常人习惯看、听、闻等五官并用。
相比于无屏音箱,加了一块屏幕后,还能做更多事儿——除了听歌听新闻查天气,现在还能追剧了——腾讯的内容优势,得以无缝嫁接到叮当音箱上。
叮当音箱集成了腾讯视频的海量视频能容,而且其账号和腾讯视频实现了全面打通,可以实现跨屏续播,还能声控点播、倍速播放——而且,所有常用功能都能通过声控实现:
叮当叮当,调高清晰度;叮当叮当,快进五分钟;叮当叮当,1.5倍速播放;等等。
带上屏幕的叮当音箱,是不是有点像有屏的智能音箱和可声控的触屏平板的合体?——一位记者现场看完展示后说,她准备把家里的iPad扔了。
但其实这款音箱和平板的差别还是不小——平板的主要交互手段是触屏,这款无屏音箱主要靠声控——换句话说,它能解决平板电脑“腾不出手”的使用痛点,比如做饭、洗漱、化妆,以及远程使用时等等,使用更便捷。
适配家庭场景,老中青少“全家桶”
智能手机是绝对的私人物品,家人沉迷手机,会让亲密关系疏离,有个段子说,智能手机成为最普遍的家庭第三者。
而叮当智能音箱,是老中青少可以一块玩儿的“全家桶”,也是能够加深亲密关系的家庭粘合剂。
要让上有老下有小的三世、四世同堂都爱用,叮当音箱就必须提供足够丰富的内容和功能,适配每代人的偏好和习惯。
家庭中,父母通常要去上班,其实陪伴智能音箱最久的是孩子和老人,因此,叮当音箱推出了独家的儿童模式。
启动儿童模式,叮当就会自动转变为童音模式——实现和孩子的平等对话;
音像并茂的儿童百科问答,理解更清晰,记忆更牢固,其内容包括搜狐百科、小睡眠、世界之最、儿童十万个为什么、700万+个问答题库等等;
以及来自内外海量专业的儿童教育内容:内容方包括贝瓦儿歌,蜻蜓FM,QQ音乐、口袋故事、宝宝巴士、翻译君等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