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一票
原标题:最贵的一票
撰文 / © AI财经社 高珮莙 饶翔宇
编辑 / © 张硕
“最近这么多分析ofo溃败的文章,没有一篇说到真正的原因——‘veto right’。”
12月21日,在1200多万用户排队等待ofo退押金的时刻,腾讯CEO马化腾的一句简单点评再次引爆了公众关于ofo如何从盛极一时到举步维艰的讨论。
几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对AI财经社表示,马化腾所指的“veto right”正是戴威手中的一票否决权,“几个关键时刻都是戴威一票否决了”。
所谓的“一票否决权”是指在公司董事会或者股东会上,有董事或者股东,对于公司投资、并购等拥有对一票否决的权利。从ofo融资的历史来看,小黄车的一票否决权不止戴威一人拥有,早期投资方经纬创投、朱啸虎都拥有过。后来,朱啸虎在撮合ofo、摩拜合并无望后,将股份和一票否决权抛出,阿里拿到大部分股权、滴滴接盘剩下一小部分股权和一票否决权。
“阿里并没有获得一票否决权,腾讯输了共享单车,马化腾就将ofo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了阿里有否决权。”ofo投资方对AI财经社表示,如果阿里有一票否决权,也不至于拖到现在这个局面。
投资人的责难、阿里的否认、马化腾语焉不详的评论,将ofo失败的原因推向了更深的层次——究竟是谁杀死了小黄车?是滴滴、经纬、戴威各自手握的一票否决权,还是此前携着大笔热钱前仆后继的风投机构,抑或是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外和APP上排队要求退押金的大批用户?
创业3年,数轮融资,估值30亿美金的ofo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在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中,有人指责戴威的幼稚、一意孤行,有人心疼投资的钱打了水漂,更有人质疑共享单车整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泡沫。
创业浮世绘,资本绞肉机。在ofo一路走到今天的过程中,在戴威这个27岁年轻人的周围,是一群经验成熟、手段老道的资本高手,他们成就了他,也正在抛弃他。这是个火热理想撞上冰冷现实的惨烈故事,戴威自己早已没有了回天之力。
01
“希望资本尊重创业者的理想”
以一种激进到近乎决绝的姿态蒙眼狂奔一年多以后,ofo突然发现眼前没有了路。
以朱啸虎和王刚为代表的早期投资人,一开始预料共享单车将“90天结束战斗”,后来又改口为1年。一位ofo离职高层人士曾告诉《财经》杂志,投资人跟戴威说得非常清楚——“跑到市场第一,这是你唯一的目标,钱的事你不用管。”
这句话可以说是整个ofo命运的开始,也是造成后来共享单车行业无序竞争、凄凉收场最重要的原因,但彼时年轻的ofo创始人戴威不懂。
资本大批进入,蓝海变红海,红海变血海。旷日持久的烧钱大战比预料来得更猛烈,这让投资人产生了提前退场的念头,并将去年年底视为ofo和摩拜“唯一的合并机会”。
去年10月开始,拥有ofo最多股份的滴滴与摩拜第一大股东腾讯达成默契,提出了合并方案——由程维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摩拜联合创始人王晓峰任CEO,ofo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看似面面俱到,但这也意味着,好不容易把ofo从襁褓婴儿亲手带到“可以满地跑”的戴威,将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资本来说,“谁合并谁并不重要”。他们只看到合并后的公司估值再翻两三番,无人关心谈判条件对ofo和戴威而言是否过于苛刻。戴威却坚持,“是我把这件事情做成,比什么都重要”。
当时,ofo几乎所有股东都支持合并,只有戴威对此激烈反对,多次在谈判中强调方案对ofo不公平。一位ofo内部员工此前向AI财经社透露,2017年以来,ofo创始人戴威在内部讲话中至少有两次明确表达了态度,“就算合并也是我们合并摩拜”。
中国企业家援引投资人的说法,戴威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希望掌控局面,独立发展。“当你赶上了这滔滔洪流,一旦放弃再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该投资人说。
面对戴威的任性和执拗,投资人的不满溢于言表,甚至有股东指责戴威把自己的权益凌驾于所有投资人的权益之上。去年12月7日的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几乎被云集的投资人开成了一场关于ofo的“吐槽大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