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资本合伙人章高男:我愿意陪to B企业熬下去
原标题:华映资本合伙人章高男:我愿意陪to B企业熬下去
华映资本目前旗下共管理六支人民币基金和两支外币基金,资产规模超60亿。有数据统计,自2009年至今华映资本在中国参投企业超160家,投资布局涉及多个领域,主要以文娱、消费和数据应用为主,投资轮次主要发生在A轮。
华映资本中国合伙人章高男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移动通信及互联网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曾任摩托罗拉亚洲研发中心软件主管,龙旗移动终端部副总经理,雅虎移动Web平台负责人。
谈及由技术专家转型投资人,章高男说到:“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投资人,做技术的时候我也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不断找新的东西去创新。到现在我认为自己做事本质没有改变,只是工作名称变了。做了15年企业,我对创业者是天生有亲切感的。”
秉持着价值投资的原则,章高男这样看待自己的投资人身份:“任何一个创业者如果能跑出来都是秒杀我们投资人的,投资仅仅是给了些钱。如果眼光好能看到一个好项目可以合作,那应该是投资人感谢创业者给这个机会。未来的投资要变成创业的服务者,要做服务型投资企业,而不能高高在上。”
主要掌管技术向投资至今,章高男已经投出Boss直聘,冠勇科技,天云大数据,众趣科技,知呱呱等项目。
谈项目投资逻辑:我投项目更看重普适性需求,因为我认为很多普适性需求还没有被满足。
相较于深耕强垂直行业属性领域,章高男在投资中更多的是在寻找解决普适性需求的平台级服务提供商。
成立于2014年的天云大数据专注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大数据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算法。语音识别,波士顿机器人以及天云大数据的AI油气管线泄露预警同样都使用了隐马尔科夫模型构建,是因为算法具有极强的跨行业属性,创始人兼CEO雷涛告诉36氪:AI在企业市场中难以通过API的形式落地,所以天云通过构建支持“AutoMachine Learning”特性的AI Paas为企业降低使用AI的门槛。最先落地的客户来自金融业和生物医药业,目前天云正在拓展其他行业(比如能源),在雷涛看来打造标准化、规划化的应用是扩大规模的基础。
36氪:请问您可以分享一个投资实例并聊一聊您的投资逻辑吗?
章高男:比如天云大数据。我的投资逻辑第一点就是,我看重它是未来的趋势。天云大数据属于人工智能这个大范畴,降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在企业中,数据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是数据的存储,第二个是数据的传输,第三个是数据的加工。天云大数据属于数据加工计算这个领域的,帮助企业提供计算力。人工智能在很多传统企业里面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原因一个是数据的爆发,另一个是数据维度的增加,即数据的非结构化。
但传统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是有瓶颈的,首先建立一个分布式系统就是第一道门槛,而人工智能必须放在分布式系统里去做。其次,谷歌虽然有tensorflow算法平台,但类似于实验平台而不是工业平台,无法直接被传统企业使用。企业在使用之前必须把数据进行迁徙,同时还要清洗预处理,比如用梯度下降找最优点需要做数据的归一化,就是把数据变成均匀分布以便最快速找的目标值。这些处理对传统企业来讲门槛都很高,既要搭分布式系统又要懂算法和工程实现的人实施,如果有第三方帮他们把这些问题都相对标准化地实现,那企业将极大地享受AI带来的红利,而天云大数据就是帮助企业做这个工作的。
投资思路方面,第一要看到别人还没有看到的未来会发生的机会。如果看到的机会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也就是所谓大家公认的“风口”那其实已经比较晚了。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投风口,但我个人不太会投那样的项目。我投的项目有个特点就是市场上就那么三、四家,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个趋势而自己又觉得看准了就出手。如果一个市场上有五、六十家都能做同样的事情一般我就不会投了。譬如直播平台我肯定不花时间,项目太多为时间选择成本太高,当然不是说这种就不赚钱,但这不是我的投资风格。
36氪:于您而言,投资技术公司更看重什么?是行业落地场景还是其他的因素?
章高男:我投项目更看重普适性需求,因为我认为很多普适性需求还没有被满足。比如数据的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加工等很多普适性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我在看的容器和分布式文件平台,它们都和行业没关系,相对普适。当然也要站在华映本身的宏观角度去做相关布局,譬如消费行业的企业服务机会,但投资的重心还是主动的普适性布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