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对区块链影响巨大的经典语录,最后一条吓到不少人却从未实现过
今天是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的,10年前的今天,第一批50枚比特币奖励被中本聪挖出。
这10年来,比特币在磕磕绊绊中茁壮成长,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更是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但尽管如此,关于区块链的争议仍不绝于耳,看好者有之,视之入洪水猛兽者有之。
这些言论本身也是行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多年之后,再回顾,有些预言成真了,有些则成了笑谈。
下面,摘录过去10年间出现的16条区块链“经典”言论,分为“中立”、“支持”、“反对”三部分,通过这些言论,回顾区块链10年。
01
中立
Lost coins only make everyone else’s coins worth slightly more. Think of it as a donation to everyone.(丢币只会让其他人的币更值钱了。把丢币当作对其他人的捐赠吧。)——中本聪
在比特币早期,总有人把比特币弄丢了,很多人会在Bitcointalk论坛上询问关于丢币了该怎么办的问题。
中本聪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相当坦荡:去中心化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好自己的财产,自己负责,丢了别哭爹喊娘。
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如果你不相信我或者不能理解我,那我没有时间去说服你,对不起。)——中本聪回复BM(EOS创始人)
2010年7月,那时候BM刚刚接触比特币不久,中本聪还没有隐退。BM发现比特币的确认交易时间需要约十分钟,他认为这太长了,希望能改变。
于是,他在Bitcointalk上发帖子,跟中本聪讨论这个问题,没想到的是中本聪如此回应。不知道当时BM看到这句回复时是什么心情,或许有些郁闷。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PoS的基础上,提出了DPoS机制,并且开发了比特股(BTS),Steemit,以及现在的EOS。
我离开比特股(BTS)之后,比特股的价格上升了不少;Steemit的情况也是如此。——BM
在一次采访中,BM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了这句话。
当时,EOS项目已经开始了。BM当年被比特股社区投票“请出去“了,后来开始了Steemit项目,之后自己又从Steemit辞职。没过多久,再次披挂,创办了EOS。
在如今价格低迷、行情不理想的情况下,很多EOS社区的人开始拿出这句话来,颇有几分自嘲的意味。他们在暗示什么么?
8. Better white paper writing capability (Ctrl+C + Ctrl+V much higher efficiency than keyboard typing new content). (第八,这样白皮书写得更好(Ctrl+C + Ctrl+V,直接复制粘贴,比创造新东西效率高多了。)——V神。
孙宇晨在推特上发了一条帖子,列举了波场比以太坊更好的七个理由,包括TPS更高、零手续费、用户更多等。于是,V神帮孙宇晨加了第八条。
(图:Andreas)
Andreas is one of the most eloquent speakers on the topic of Bitcoin, but if he had invested even $300 in bitcoin back in 2012, he’d be a millionaire today. (Andreas(《精通比特币》的作者)是比特币最好的发言人。如果他在2012年哪怕花300美元买了比特币,现在他也是一个百万富翁了。)——比特币耶稣Roger Ver
Andreas是比特币的布道者,他写了三本关于比特币的书,创建过三家比特币公司,多年来为推广比特币四处奔波,到处演讲,免费发币。
2017年12月1日, Andreas在社交媒体上坦言自己不是百万富翁,自己是免费工作的。比特币耶稣Roger Ver就回了这么一条,然后Andreas也回了比特币耶稣Roger Ver:“我那年的确买了比特币,不过后来为了付房租,就卖掉了比特币“。
不知道比特币耶稣Roger Ver的这条推文是嘲讽,还是批评,或者是惋惜,但这一举动刺激了Andreas的粉丝。随后,粉丝们就开始给Andreas捐比特币,最终Andreas收到了大约100枚比特币的捐赠。
02
支持
三年内,比特币会涨到50万美金,想跟我赌吗?如果我输了,我就在电视上直播吃XX。——John McAfee,2017年7月17日
John McAfee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曾创办了风靡一时的杀毒软件公司:McAfee公司,2010年被英特尔以76.8亿美金收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