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利剑 高通的橄榄枝
高通设计芯片,但不生产芯片;全球最佳的手机处理器和移动芯片来自高通,但高通却从不染指终端制造;高通是全球5G标准和技术的最重要提供方之一,但高通不会直接参与5G通信设备制造和网络建设,套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的那句话,“高通的半条命都给了合作伙伴。”
苹果是如今全球最大的企业帝国之一。近7年中,苹果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动终端制造商,也是芯片研发投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从iPhone 4开始,苹果使用自己研发的主CPU,除此之外,Apple Watch、智能家居HomePod、无线耳机AirPods等主流产品线已做到全线采用自研主芯片。彭博消息称,苹果计划最早在2020年在Mac电脑上使用自产芯片,与眼下的“亲密战友”英特尔分道扬镳。苹果不直接参与iPhone等产品的制造,但却牢牢掌控生态链上任一一个细小环节的生杀大权,大到某家传感器、屏幕供应商,小到每个中国产业链一线工人,iPhone苹果销量一起一伏,数十万级劳动者就将另谋生计。
多年来,苹果一直在其生态链中扮演极其强硬的霸权角色,在与生态链的谈判中常常扮演着说一不二的主导者,这是苹果的“交易的艺术”。通过向合作伙伴“极限施压”的“悬崖战术”来获得商业利益最大化,如今,这种苹果一贯的优势地位正在倾斜,一次次“悬崖交易”中,苹果正将自己推向悬崖。
苹果公司行为是在“藐视司法”
圣诞新年到农历新年的销售旺季,iPhone全系列依然在中国市场公开销售。距离2018年12月初,福州中级法院判决苹果侵犯高通公司相关知识产权并立即停售多款iPhone,已经过去近整整一个月时间。
在福州法院禁令生效两周后,德国法院同样裁定苹果侵犯了高通在智能手机节能技术方面的专利。与苹果公司对于中国法院判决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苹果公司已从其德国网站和商店下架侵权涉及的iPhone 7和iPhone 8。
从最初的对中国法院判决的抗辩,到如今的无视,苹果习惯性举剑防御,再次将自己置于“悬崖”之上。苹果的态度已经引起中国法律界权威专家的密切关注。
“作为一个跨国公司,苹果公司应该充分尊重所在国的法律,执行所在国法院的判决。”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教授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和国际接轨的,相关法院的判决也是严格依据《专利法》的规定得出的结论。从法律上来讲,中西方国家的司法判决如若不执行,就被认为是在藐视司法,必要的时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判决在中国主权范围内有效
针对为何苹果在德国下架了侵权iPhone,却对中国法院判决置若罔闻?李明德认为,无非苹果公司认为在中国不执行禁令的利大于弊,而在德国若不执行可能弊大于利,会遭受惩罚,“在中国拒不执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苹果公司选择性执行德国法院判决,选择性拒不执行我国法院裁定,凸显了苹果公司曾经作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的傲慢和对法律的藐视或不敬。”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司法机关是不是真老虎?牙齿是不是健全?针对拒不执行的人和企业有没有足够的强有力的措施?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我们有没有去追究苹果公司不执行的刑事责任?”李明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2019年1月1日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的法院以及包括福州中院在内的18个知识产权法庭做出的判决最后可以统一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下设的知识产权法庭。“不光在中国是如此,美国、德国、法国等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任何一家法院做出的判决在这个主权国家的司法管辖区域内都是有效的。如果对判决不满意,可以走进一步的程序,比如上诉。”李明德解释。
悬崖边缘的股价
自2018年9月,发布最新款iPhone以来,购买力已经被推至极限的中国手机用户已经开始表露出“贵觉不爱”的消费情绪。据美联社报道,面对经济变化忧虑的中国消费者来说,1000美元的苹果手机已经变成一个很难销售的商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