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有毒
2019年的第一个周末,北京上班的董茜终于决心把iPhone换了,选择了偏商务的国产手机。她的iPhone保护得相当完好,就像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那样,贴了膜带了壳,机身没有任何刮花。
她的第一部苹果手机是iPhone4,当时在重庆上班,每个月工资2700元,一部iPhone相当于她两个月的薪水。“身边的同事和闺蜜都在用iPhone,买不起也得买。”董茜当时的消费理念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她需要跟风和炫耀。
苹果确实给她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当她从诺基亚直接切换到了苹果系统时,“当时就觉得上天了,真的非常惊艳。”时隔多年,董茜向AI财经社描绘起当时的用户体验时,依然两眼放光。
相比于大部分果粉,董茜算得上是优质用户。她不仅会花钱买手机,也经常购买应用市场的软件和服务。她的行为常常让同事感到费解,譬如她愿意花200多元下载一个思维导图软件,花40块钱买剪辑软件。
她的这种付费习惯,是在2017年公司年会时,老板给每人送了一张300元的App Store储值卡后培养起来的。董茜用这个储值卡买了付费游戏和工具,她还记得买的第一个游戏是《纪念碑谷》。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她订阅了很多知识付费产品,因为不小心勾选了连续包月的按钮,又总是忘记取消,每个月都有几百元通过苹果账户被扣除。
董茜的老家在重庆万州,尽管那是西南省份的小县城,但苹果已经是街机。她们家清一色也用的是苹果,她的旧手机给了她爸。苹果的系统相对简单,很容易让父辈上手。
但现在,这种美好在慢慢消减。最早抛弃苹果,投奔安卓的是她的姐姐和姐夫。姐姐的需求简单,她用了安卓之后非常开心,觉得速度很快,拍照不错玩法又很多。
这种情绪也在影响着董茜。运营商在她办理宽带时送了她一个北京手机卡,里面有1000分钟语音通话和无限流量,她决定尽快把这个号码使用起来。
她很清楚自己对手机的诉求:拍照和速度。董茜喜欢拍照,无论外出度假还是和朋友聚会,都会带上单反相机。她对比了iPhoneX和华为Mate系列的拍照功能,更喜欢色彩饱和度高的华为,而两款手机的价格差足以让她买一个单反镜头,这让她感觉iPhoneX的性价比不高。
iPhone最近的表现让她感到失望。她喜欢玩王者荣耀,但经常出现卡顿,她每次扫码骑自行车,都需要在寒风中等待十几秒。最尴尬的一次是,她约了朋友一起吃饭,原本是她请客,但因为二维码一直扫不出来,最后还是朋友抢着把钱付了。
这是iPhone很尴尬的地方,iOS——果粉们曾引以为傲的系统——和安卓的体验已经越来越接近。而安卓的玩法越来越多样,使得这些常年使用iPhone的人,似乎并不排斥体验一下国产手机。
董茜下了很大的决心。由于iOS与安卓之间天然割裂,挡住了很多人的换机热情。她干脆把通讯录上传到了QQ同步助手,把照片上传到了百度云盘,甚至不得不舍弃了之前的游戏账号,重新用安卓手机来玩王者荣耀,她的王者荣耀iOS账号已经充到了贵族5。
赵林在深圳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作为一名程序员,他平时在生活上很节俭,不爱花销,就是喜欢尝试新科技。当年,他和周边的同事都用苹果电脑编程,是不折不扣的果粉。后来苹果与联通推出第一代合约机iPhone3时,赵林就跑到联通排队购买,“那是革命性的,触屏嘛”,为此,他不惜换掉自己多年的移动号码,转网到了联通。
每年苹果发布会,赵林都熬夜观看,看完就上官网下单,iPad都要等上一个月,iPhone根本抢不到。一代代iPhone和iPad,赵林家里买了很多苹果设备。
这种情况在4年前发生变化,2014年,华为推出了大屏的Mate7,赵林身边一些同事尝试买来用,大屏和长待机是苹果没有的优势。于是在3年前,准备换机的赵林购买了Mate8。“一上手,感觉比苹果还是要差一些的,从软件的流畅性到外观,偶尔还有死机现象”。但赵林说,Mate8给了他一个改变,国产安卓机是可用的,“从那时起,苹果对我的吸引力一下子就下来了”。
今年,赵林又买了更便宜的小米8。“感觉小米性价比更高。小米也用的比较好的CPU,挺快的,也有人脸识别功能,UI也不错。我有时去香港,小米的全球上网功能,在香港上网一天只要六七元,比华为的天际通还便宜。”
赵林现在还是关注每一代iPhone,但他觉得苹果性价比已经很差了。至于iPad,他已经好久不关注了,因为家里的产品够用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