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十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变化?
自从2000年夏普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拍照手机——J-Phone,各家手机厂商都对手机拍照务无比重视,希望能够尽可能将手机作为消费者日常最经常使用的拍照设备。而手机拍照也经历了各个阶段,例如从起初能拍,到拍的清楚,再到拍的好看,直至现在各家厂商都在考虑如何满足消费者各类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而作为国产手机厂商的OPPO,自成立之初便在消费者心中烙下“拍照手机”的印象。2012年,OPPO在Ulike2上首次将前置摄像头像素提升到500万,成为彼时手机中的自拍神器;2014年,OPPO Find 7 通过插值算法实现5000万超清画质;随后OPPO创新性的推出N1、N3两代旋转摄像头手机,成为一代经典;2016年,OPPO与索尼联合研发IMX398 CMOS;2017年,OPPO在MWC期间首发五倍无损变焦技术。时至今日,OPPO又一次全球首发了“十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
这次“十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可以视作OPPO在MWC 2017期间,发布的五倍变焦技术的延续,该技术采用“接棒式”三摄配置方案,其中长焦摄像头采用潜望式结构,等效焦距为159mm,另外超广角镜头的等效焦距为15.9mm,再加上超清主摄,这样就构成了等效焦距15.9mm~159mm的三摄镜头组,从日常需求来看,这套广角+长焦的组合能够覆盖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使用需求。
超广角镜头拍出来是个什么感觉我们就不多说了,因为最近有太多的手机都在主打这个功能,我们来说一说这次的长焦镜头有什么不一样。
镜头成像原理
众所周知,实现光学变焦是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越大,镜头的焦距也会越长。这也是为什么单反的镜头一般都很长,而且焦段越长镜头越长。
佳能600D+18-135mm变焦镜头
不过手机不像单反,其机身内部有限的体积,限制了其相机传感器和镜片的距离十分有限。所以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手机,无论搭载了几个镜头,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光学变焦+数码变焦相结合的,光学变焦的倍数大多数为两到三倍,到了五倍以上基本采用的都是数码变焦了。不过目前也有少数的手机能够做到十倍光学变焦,但是其机身厚度几乎和一部卡片机差不多了,这和目前追求极致轻薄的手机设计理念是完全相反的。毕竟没有消费者能够接受一部能打电话的相机。
OPPO五倍无损变焦技术示意图
如果要在手机上实现真正的十倍光学变焦,就一定要将长焦镜头塞到手机里,这需要下点功夫,因为既要保证手机的轻薄又要保证整个镜头组的稳定性,毕竟手机是我们每天都带在身边的东西,太沉或不够稳定都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就不得不提到OPPO在MWC 2017首发的五倍无损变焦技术了,其采用了独创的潜望式结构,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项技术最终并未商用。但这一项技术并没有就此没落,其成为了此次OPPO全球首发的“十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 的奠基石。OPPO在五倍光学变焦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依旧采用了相同的潜望式结构,将长焦镜头横至于手机中,通过镜片组的横向排列与折射,从而实现成像。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机身空间,在保证手机机身轻薄的前提下,为镜片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而为手机带来画质更清晰的长焦拍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次OPPO在主摄和长焦镜头上都加入了光学防抖,通过双OIS保证成片的质量。众所周知,长焦夜景下的拍摄极为吃力,因此光学防抖是高出片率的保障之一。
潜望式结构使整个镜头组的大小得到了控制,那么稳定性又如何保证呢?
据OPPO介绍,整个三摄模组经受了领先行业的抗跌测试,棱镜正面每轮经历10000次,其他四面各2000次测试,共两轮,每轮总计28000次抗跌测试,在这样的跌落测试中能够“幸存”下来,可见这套镜头模组的稳定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6766.html
- 上一篇:鸵鸟王欣:奔跑,跌倒,奔跑
- 下一篇:特斯拉救护车来啦!新型加热技术让病人远离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