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困局:裁员、转型、突围
生存还是死亡?是摆在大多数交易所面前的问题。
文| Dave、昕楠、芦荟
扩张、再扩张,交易所在牛市中狂飙突进的时候,没有料到多数终将沦为熊市中的炮灰。
牛市中,火币、币安等第一梯队交易所手续费动辄2000 万元,一家不知名交易所一个月也能轻松入账上百万。
巨额利润及优越的食物链位置引来了投机者们的狂入。去年6 月以来,因为“交易挖矿”的兴起,一度引发了“千所大战”的局面。
然而,仅仅3 个月后,区块链二级市场进入熊市。裁员、转型、突围成为交易所熊市求生的底色。
“最近半年所有交易所都在亏本运转,包括三大(火币、OKEx、币安)。”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
谁也不知道,熊市何时结束。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排名前50 的交易所发现,去年5 月以来,为了寻找新生路,有26 家交易所新增加了期货杠杆、余币宝等金融衍生品服务。
“即便行情很差,但是也要活下去。”一位交易所从业者对Odaily星球日报说。
可以想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转型还是韬光养晦,这些交易所头顶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毕竟,留给这些交易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亏本运行
“不挣钱了。”
万箜是3 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创始人,从去年9 月开始,他发现公司的现金流已陷入“有出无回”的境地。
张诺言也面临同样的境地,从9 月开始,公司已经很久没有入账了,年初融资已经烧了一多半,近几个月几乎放弃了一切市场推广活动。
交易所行业由上而下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氛围,而缺钱是一切肇因。
据悉,交易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上币费和交易手续费,此外,有些交易所还可以发行平台币募资。
然而随着大行情自去年9 月急转直下,投资人和资本陆续撤离,项目上线即破发,交易情绪持续低迷,绝大多数交易所收入严重缩水。
据Mytoken1 月10 日消息,币安24 小时交易额为12 亿元,按照币安0.05% 手续费计算,手续费为60 万,与国外财经网站Howmuch 统计今年上半年币安鼎盛时期的348 万美元相比,交易手续费缩水为前者的1/40。
头部梯队币安况且如此,中小交易所更是难以为继。
万箜从未像现在这么绝望过。他忘不了去年上半年的“好光景”,坐在办公室里,项目源源不断涌上门,抢着求着上他们交易所。
“当时上币费多少随我们来定。”万箜说,公司的三家交易所,一大两小,小交易所收取10 万~ 20 万——看对方是否有钱,大交易所硬性定价统一收费,50 万元人民币。
如今,已经很久没有新项目上币了。万箜的交易所日活用户也从顶峰时的一千多降至现在的“聊近于无”。
头部交易所也概莫能外。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Odaily星球日报透露,目前,所有交易所都在亏本运转,“包括三大(火币、OKEx、币安)”。
上币数量急速减少,交易所收入的大头——上币费极速缩水。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 年7 月始,币安一共上线13 个币种,OKEx 上线13 个币种,平均每月两个币种。
信息来源:各交易所官网公告
“上半年是项目方找交易所,下半年是交易所主动找优质资产。原来交易所是非常强硬的甲方,现在变成了乙方。”ChainUP 创始人钟庚发向Odaily星球日报表示,一些中小型交易所不得不哄抢能付得起上币费的项目。而头部交易所为了上线“优质资产”干脆不收上币费。
更有甚者,抢发也成为一种手段。
不久前曾陷币价破发争议的牛顿项目方,第三轮公募还未结束之际,其币种NEWS 就已悄然上线MXC 交易所。
两个月前,DVP 负责人收到了大量交易所抛来的橄榄枝。
“当时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给我发来了好几封邮件,说上币费需要45 个以太。再一个月后,他们又发邮件来,说搞活动,只需要15 个以太就能上币。”对于交易所们的疯狂拉客,上述DVP 负责人觉得有些荒诞。
如果上半年交易所携裹着源源不止的入场流量和项目方送上手巨额上币费蒙眼狂奔,那么到了下半年,交易所领域已然变成了刺刀见红的血色战场,这些从前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贵族不得不亲自下场搏斗。
“我不管他们(商务)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搞到项目。”万箜说,交易所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裁员之后
牛市中,交易所站在了食物链顶端。对于币圈来说,交易所就是整个币圈的流量入口,握着币圈的“命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