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7年里对媒体说过108次“没有”,背后是华为掌门人的无奈
任正非最近露面有点多。在过去72小时内,他史无前例地先后接受了多家外媒和国内媒体的采访,包括CNBC、彭博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外媒,以及《第一财经日报》、《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
之所以要露面,任正非说,“见媒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要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都要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受多大困难”。
事实可能没有任正非说得这么轻松。自2018年以来,华为在国际上受到以“五眼联盟”为代表的各国情报部门杯葛,5G设备销售受阻;华为CFO、任正非的女儿孟晓舟在加拿大被警方羁押,引起轩然大波。73岁的任正非,必须通过媒体表达华为面对压力的态度。
根据过去历年为数不多的采访记录,冲科技分析了任正非每次采访时的词频,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任正非历年采访中,说得最多的词,基本是“没有”,着重于否定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华为的一些刻板印象;“华为”“公司”是紧随其后的高频词,这才是企业高管的常态,着重于定位华为的形象和使命;“中国”列第四位,“美国”则以一次之差排在第五位,既反应了世界经济格局,更反应了华为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以下是冲科技整理的任正非历年接受采访词频分析。
总榜单(外媒版)
包括任正非1月15日最近这次接受外媒联合采访,最早追溯到2013年以来历次外媒采访的记录,以此为样本,进行总体词频分析。
词云图如下:
任正非2013年-2019年接受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任正非面对外媒的发言中“没有”一词共被提到108次,多是对外媒质疑的否认表态;“华为”和“公司”分别出现了104次和85次,任正非用以正面地表述华为公司的商业文化、对待网络安全的态度等,力图塑造了一个国际化、努力、开放的公司形象;“中国”和“美国”分别被提到80次和48次,多数被任正非用以表述公司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美国网络安全与华为公司的关系,这也可以视为每一个要走“国际化”道路的中国公司,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2013年-2019年任正非接受外媒采访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没有:108次
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我们从未向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出售任何关键设备,也没有向任何美国政府机构出售任何设备。
华为与美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关系。
我们真正没有什么问题,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说我们不好。
华为:104次
当前在疏导流量方面华为能力是强的。
所以你愿意不愿意,可能都要采用华为的设备。
我们在组织上变革就是要使华为的人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和新兴的公司竞争的能力。
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对华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的,比如欧洲等很多国家,并没有排斥华为。
英国近期建立的网络安全监管委员会,我们是坚决支持的,我们欢迎监管的方式来对待华为。
公司:95次
但如果我们公司转型太快,最后硬件和软件都形不成优势。
是这么多员工团结奋斗,让公司成功了,大家一起来分享。
华为公司不仅是要使中国人国际化,华为更应该全球化,让世界优秀人员加入来一起领导华为。
华为公司也会是贪婪的,我们只是尽力抑制。
未来十年至二十年,让美国认识华为是友善的公司,才会有一些机会。
中国:80次
关于华为是否得到中国政府的补贴,我们在财务报表上都会披露。我们在财务报表上披露了所有房地产(用于自身生产、研发、办公……)信息,没有一块土地是中国政府赠送或低价购买。
而外企在中国投资,可能还有优惠。
欧盟不应该认为我们是因为得到中国政府补贴,而在欧洲低价倾销。
中国经济指标下滑了,但是就业却上升了,我认为中国经济是在走好,并不是走坏。
美国:48次
华为设备在目前在美国运行的网络中几乎不存在。
现在我们对美国的科学家也要支持了,美国大学在通信这一块,缺钱搞科研。
我认为,我们的创新要向美国学习。
我们公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我们在美国的销售额就是10亿美金左右。
所以我们决定退出美国市场,不再夹在中间。
2013年:网络安全——诚实恳切的“没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