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李锦记转型保健品,年入249亿成直销老大,今被立案调查
又一家以直销模式经营的保健品公司“爆雷”了。
继权健、华林后,直销行业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的无限极陷入风波。先有陕西省商洛市一名3岁女童因大量服用无限极产品,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等病症,而后又曝出一位男子因三鹿奶粉得肾病,花4万余元吃无限极产品后不治身亡。
2019年1月19日,据新华社消息,针对“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一事,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9日晚,无限极公司回应称,一定积极配合调查,支持、尊重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将以此为鉴,自省自查。
"
酱料王国的第二个使命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思利及人。
这四个字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意思是:只有将为他人带来好处放在首位,自己才能得到稳定持久的利益。
李惠森的父亲李文达当年从一位字画收藏家手里得到这幅字后,“思利及人”就成了李氏一族的经商之道。李文达最爱拿祖父的旧事证明他们一家素有这样的传统,据说其祖父李锦裳早年做生意时,每逢过年,都会将这一年的赊账单烧毁,照顾当地生活艰难的百姓。
当时李锦裳在珠海南水的小渔村开茶寮,17岁那年,他意外发现蚝熬过头煮出来的汁液非常鲜美。经过反复研究,李锦裳制出了蚝油。珠海南水以产蚝出名,南水蚝熬出的蚝油味道可口,再加上李锦裳的制法火候、浓度得当,渐渐的,除了本地人,开始有广州、澳门等地的客商上门采购蚝油。
"
1888年,李锦裳请人题写“李锦记”的招牌。4年后,南水发生火灾,李锦记蚝油庄化为灰烬,李锦裳携妻儿子女前往澳门,继续经营李锦记蚝油。
1932年,李锦裳去世10周年之际,其子李兆南将李锦记蚝油庄迁至香港,开始以香港为跳板向国际进发。1936年,李兆南抓住时机,进入北美华人市场。
可惜好景不长,当时李锦记仅有一款蚝油产品,制作方法较为落后,靠着几十年的品牌名气艰难为继。与此同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时期失落,工商业前途黯然。李氏家族有人开始动摇,他们觉得李锦记未来没有前途,想要保全自己的股份和利益。
1970年,李兆南为平息矛盾,作价460万港元买下李锦记全部股份,从澳门召回大儿子李文达,任命其为公司主席。14年后,李文达又以800万港元买下亲弟弟手中的股权。
在李文达执掌李锦记期间,李锦记开始产品多元化的探索。1972年,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际,李文达推出“熊猫”牌食用油,打入美国市场。不久,辣椒酱、酸甜酱、豉油鸡汁、排骨酱等各种各样新奇产品从李锦记的实验室走上了超市货架。
"
进入80年代,李锦记开始摒弃传统制法,结合高科技进行自动化量产,发展出了100多个品种的调味品,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新世纪,李锦记被评为千禧年香港十大企业,是“品牌及商誉最历久不衰企业”。
但在李文达看来,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通过酱料传播到全世界, 仅仅是完成了一个使命。李锦记的第二个使命是,要将中国中草药健康产品传播到全世界。
李文达将这个使命交给了最小的儿子李惠森。1992年,李惠森创立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这是香港李锦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无限极有限公司的前身。
困境中的南方李锦记
1992年11月的一天,广州南方医院惠侨楼,李文达与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校长赵云宏见了一面。两人相谈仅一个小时,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同年12月8日,李锦记与第一军医大学签订为期50年的合作协议,成立校办合资企业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双方股份51:49。工厂建在学校里,研究及生产无限极系列中草药保健品及日用品。赵云宏之女赵小里担任中方首席代表,即副总经理,参与企业管理。
1994年8月8日,南方李锦记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无限极增健口服液上市。据李锦记方面称,这款产品是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余年的科研成果。时至今日,增健口服液仍是无限极的主打产品,近日媒体报道的那位过量服用无限极产品导致心肌损害的儿童,就曾服用过这款口服液。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