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日活攻防战:社交产品不再依赖约炮?
那么多的社交产品上线了,有多少可以改变格局,有多少只是沧海浮沙?
一、社交产品是不可以被催熟的
否定多闪、马桶和聊天宝这三款新产品很容易,但是微信也并非一天建成的。微信1.0的时候并不能和好友发图片,也不能发语音,这和当时早于微信上线的kik、Talkbox和米聊等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但是张小龙耐心极好,微信在不断增加图片语音等主流功能的同时也通过摇一摇、漂流瓶和附近的人等小功能点不断进行自我拉新,他在微信上线后5个月内都没有动用自己麾下QQ邮箱的入口去推广微信。
多闪一上来就完全支持抖音的关系链看起来是亮点,其实在发展节奏上可能是错的。因为把微信的成功归因为单纯依赖QQ把用户关系链毫无保留倒给微信是没有道理的,那是在微信的自然增长和留存已经起来之后才做的一件顺势而为的事情。换了当时腾讯MIG的其它移动社交产品(比如Q信),QQ再给它怎么导也没用。
让业界失望的其实是,三款产品里没有一款看上去可以挑战微信的IM通讯录属性和关系链结构网,但这难道不是在意料之中?
没有一款社交产品是可以靠发布会做起来的,现在如日中天的社交产品们当年都是靠着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一个人群接着一个人群,一条关系链接着一条关系链给慢慢积累起来的,所谓早期种子用户的决定性影响及其形成的产品气质吸引更多用户进来这件事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
1、脸书当年先出现在哈佛校园里,看过社交网络这部电影的都知道小扎之前搞定宿舍照片墙(facebook)需要一个宿舍接一个宿舍地慢慢磨,而脸书第一版上线后也需要学生会的朋友帮忙群发邮件邀请,当时必须用harvard.edu的邮件地址才能注册。在脸书走出哈佛之后,也是先进入了同为常春藤联盟的哥伦比亚和耶鲁,还有斯坦福,但小扎能推进这些校园不是因为Facebook太好用,而是因为他上过的精英私立高中的同学们也足够优秀考上的基本都是这些名校,他们就成了小扎免费的“校园推广大使”。
2、同样的招数被王兴在推广校内网的时候用在了清华北大人大的同学们身上:和宿管斗智斗勇贴海报,冲进自习教室在黑板上抄推广语,包大巴送春节回家的学生去火车站,注册校内就送鸡腿等活动,在不得不卖身人人之后这套策略也得以被最大程度被保留下来并在今天依然是很多互联网产品做校园地推的模板案例。
3、PC时代QQ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从来不是MSN而是51.com,因为MSN使用人群虽然高端但它其实也抢不了当年用QQ的年轻人(只是QQ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拿MSN没办法),但51.com却可以吸走QQ的用户。简单讲它用了三招:a、网吧地推策略,当时的网民尤其低线城市网民几乎可以等同于网吧网民,而51的地推就在数万家网吧里一家一家搞定网管和做活动;b、用了一招很可能是国内互联网的初代增长黑客模型:登录51自动提示用户为防止忘记请将你的51主页网址记录在QQ签名档里,这其实让每个QQ用户免费成了51的推广员;3、主打实名和真人,通过视频认证,和以卡通头像为主不知道聊天对象是人是狗的QQ形成差异化,并优化了当年的珊瑚虫QQ推出了彩虹QQ,主打查看隐身状态和IP所在地功能,进一步争夺QQ用户里有差异化需求的那一部分。
下图是我简单从信息载体和网络结构两个维度对部分互联网产品做的分类,从中可以一窥部分社交产品的逻辑和衍进。
1. 蓝色横排是信息流动载体形式,越往右越丰富和实时,蓝色竖排是产品关系结构,越靠上面的越以关系为主,越靠下面的越以内容为主;
2. 文字和图文两列我基本是以该产品“早期的主要功能”来分类的,且分别选择了pc和移动时期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产品。要说明的这些产品大部分后来都加了视频和直播等功能,而且对于他们在“关系和内容”上孰强孰弱每个人的具体使用体验和感受可能有不小差别;
3. 短视频那一列是这两年最激烈的领域,抖音日活2.5亿做成了微博本来想做的事,占据了社交媒体的位置,但是其关系结构上社交属性不如快手强,它在2018年做了很多想从这一列往上爬的努力,这次的多闪和和抖音随拍都是尝试之一,路的尽头只有腾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张小龙布下的时刻视频的战略意义其实要大过产品功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