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修仙小说走红,刘慈欣的《三体》是其先驱?
文| 浅白棘轮
不久前,一部名为《区块链修仙》的网络小说,在区块链世界引发热议。
“修仙玄幻”与区块链结合,让这部小说充满了荒诞感。“网文作者的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发现这部小说的博主评论。
其实,早在2012年,国内就已经有网络小说作家,将比特币挖矿与黑客小说融合。甚至还有一些读者,在看完小说后,进入了矿圈。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区块链,并创作了一系列相关的故事。在戏剧、油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领域,也是如此。
科幻往往走在技术前头。而这一次,技术会走在科幻前头吗?
01噱头?
“被虚拟币当韭菜割的陈洪荒积蓄了一股怨气,魂穿后获得区块链修仙系统,开挂人生,由挖矿开始!”
这是一部网络小说的“导读”。它名叫《区块链修仙》,于2018年10月在起点中文网上线,已连载近40万字。它的分类,是“玄幻”。
修仙小说并不少见,但在“修仙”前冠以“区块链”的,却极其少见。《区块链修仙》大致的情节是,主角得到了一个“虚拟币云矿机系统”,于是化身“异界矿工”,将不同的世界位面视作一个个“挖矿节点”,凭借“跨界挖矿”的能力,走上了“战斗即挖矿”的另类修仙之路。
且不去计较小说的逻辑是否合理,被某知名博主爆出后,这部小说的阅读量水涨船高,短短几天,就从五千涨到了两万多,涨幅超过四倍。其中的不少点击,可能来自区块链界。
那么,它的内容,和区块链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呢?
“就是一般的修仙升级小说。”读者杨振直截了当地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刚听说这本书时,他觉得很有趣,但看了几章,便发现“除了区块链挖矿这个‘金手指’,内容与区块链关系不大”。
一本区块链记者也发现,虽然引入了“云挖矿”“虚拟币”“比特钱庄”等区块链词汇,但《区块链修仙》本质上与常规的修仙文并无区别。
“不靠谱。区块链修仙虽然可以保证修仙体系不会崩溃,但也缺少逆天改命、屌丝逆袭的爽文路线,一定火不了。到最后修仙者比拼的就是算力,这打斗场面估计很无聊。”新浪网友“芯扒客”这样揶揄。
以区块链挖矿为噱头写网文,令人啼笑皆非。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区块链早已登堂入室,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2014年,首部与区块链主题相关的戏剧《丝绸之路》,在爱丁堡艺术节公演。它是作家亚历克斯·奥茨以“丝绸之路”网站为原型创作的。
“丝绸之路”最开始是一个贩卖药品的地下暗网站点,后来逐渐发展到可秘密交易毒品、假文件、枪支,甚至是儿童色情和性奴。它允许用户匿名使用比特币,一度被称为“亚马逊黑市”。2013年,“丝绸之路”被FBI捣毁,网站创始人乌布利希锒铛入狱。
奥茨在戏剧中还原了这个违禁网站的故事,在保留黑暗世界真实性的同时,更将主题上升到了易被人忽视的道德层面,为世人敲响了警钟。它被剧评家称为“比特币一代的黑色喜剧”。
此外,《丝绸之路》得到了一位匿名人士两个比特币的捐助,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加密货币比特币资助的作品”。
今年7月,中国首部以区块链为主题的戏剧,也在北京首映。
它叫《比特碧儿的烦恼》,主要情节是人类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寻求真爱,无奈机器人拜金,最后,主人公用区块链技术逆袭,找到了真爱。在剧中,融入了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元素。
它的制作人刘艳曾表示,利用话剧对“区块链”进行解构,可以向社会大众传递区块链的价值,澄清人们对其误解,并揭露市场上的区块链骗局。
02跨界
在艺术创作之外,有一部分科幻作家,已经早就深入了区块链世界,甚至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2010年,在网络上寻找小说灵感的年轻人刘志鹏,第一次接触到比特币。
当时他在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上班,业余时间写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界,他的笔名“长铗”,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2006-2008年,他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
被比特币白皮书折服之后,他开始搭建一个中文比特币资讯站——巴比特。
两年后,网络小说作家“疯狂小强”,同样在寻找灵感时,接触到了比特币。
“疯狂小强”本名谢坚,计算机专业出身,在上海做过程序员,也在小县城卖过水表。但他职业生涯中的大多数时间,是与网络小说相伴。
2012年,谢坚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黑客题材小说《超脑黑客》。比特币也被他写进了这部小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