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西行记 培养“取经人”
1月22日,井贤栋再次来到达沃斯——阿尔卑斯山深处的瑞士冰雪小镇。
零下十几度,西服外罩风衣,再加一条围巾。并非不怕冷,这位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喜欢保持饥饿与寒冷。在公司,他每天坚持两个“7”,即吃饭七分饱、穿衣七分暖。也因此,他经常用乔布斯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自省,井贤栋期望有一天支付宝能像苹果那样走向全球。
论坛间隙,井贤栋出门溜达,很多商铺柜台都有支付宝的蓝色二维码。走到一家小店,他来了兴趣,掏出手机扫码买下几双袜子。
马云也在达沃斯,他去一家餐厅请朋友吃饭,买单时意外发现可以刷支付宝,顿时脸上浮现笑意。
2019年,达沃斯八成商户都开通了支付宝。某种程度上,达沃斯正是支付宝的起点。
2001年,马云第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飞了16小时,体验并不算好,却被深深吸引。后来他回忆说,“达沃斯是一个说狂话、空话的地方,但总能给我方向感。”因此,他每年都去。
三年后,还是达沃斯,台上讨论着企业社会责任,马云在台下觉得空洞无趣,但听着听着就入神,兴奋之余,打电话到杭州,“立刻、现在、马上,启动支付宝项目。”还补上一句,“如果有人要坐牢,我去。”
彼时,国内电子支付牌照没有放开,搭建担保支付系统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政策和法律风险。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启发了马云,“领导力就是责任,如果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做。”
马云的这通冒险电话引出支付宝,也成就了如今估值超过16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15年,支付宝从支付工具变身科技服务平台,从中国走向海外,还复制出九个“当地支付宝”。2018年,井贤栋宣称,几年以后蚂蚁金服半数以上业务收入将来自海外。
蚂蚁看上去成了大象。
蜕变之窗
达沃斯是观察支付宝变化的一个窗口。
2016年1月,井贤栋第一次到达沃斯参会。熟悉Jack Ma(马云)的人发现,他身边多了一个戴眼镜的、语速颇快但稳重的中年男子。后来,大家知道他是Eric.Jing(井贤栋),蚂蚁金服的总裁。
那一年,井贤栋没有给达沃斯留下太多印象,当时的蚂蚁金服才正式成立一年多。在公司内部,这位由CFO新晋的总裁像他的花名“王安石”一样发起变革,很多人评价他思路极其清晰、执行力强,极端乐天派、但攻击性弱、为人宽厚。
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完成总额接近18.5亿美元的A轮融资,多家“国字头”投资机构参投。当时,井贤栋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推进战略与各项业务落地,尤其是与传统金融机构深度融合,输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创新能力。
一年后的10月份,井贤栋出任蚂蚁金服CEO。在此之前,蚂蚁金服完成B轮融资,估值从450亿美元涨至600亿。
井贤栋将全球化、科技与责任确定为蚂蚁金服三大战略。当时,支付宝在国内服务4.5亿用户。他如是描述蚂蚁金服的远景:将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对普通大众和小微企业的服务。未来十年,用技术、数据能力,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要做2000万家小微企业的CFO。
三个月后,再到达沃斯,科技与普惠成为井贤栋口中的高频词汇。他向外国政要和企业家强调,尽管Fintech很热,蚂蚁更愿意用“Techfin”,而不是“Fintech”来定义自己。
2019年井贤栋在达沃斯现场
“这不是玩概念,而是根本上的理念不同。金融的核心是管理风险,‘Techfin’是用技术,数据能力去助力金融,去服务那些普通消费者、普通商户,去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升级。”井贤栋解释说,“蚂蚁金服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合作不是竞争,是建设性的共赢,不是颠覆性的破坏。”
在此之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各有得失。
2017年,蚂蚁金服在科技与普惠金融的理念下,聚焦支付和信用体系。数据显示,2018年初全国4000多万小商家靠支付宝收钱码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同时依靠芝麻信用,支付宝用户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实现免押金。
2018年1月,井贤栋第三次现身达沃斯论坛,他化身为支付宝“超级推销员”。此时,印度PayTM在支付宝的支持下,快速跻身世界四大电子钱包的案例,正被世界关注。支付宝经验所代表的中国普惠方案,成为IMF 总裁拉加德、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特别代表荷兰王后马克西玛等国际政要感兴趣的话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