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盯了18天的《阴阳师》社会实验,我看到了粉丝间的权力博弈

02-02 IT文章

盯了18天的《阴阳师》社会实验,我看到了粉丝间的权力博弈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 | 吴俊宇

1961年哲学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曾写到:

在理想的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进行理想的交往行为,只按照那些通过所有交往者平等商谈并能够被普遍遵守的规则交往,因此任何人都可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平等、自由地进行对话。

在这样的空间中,哈贝马斯进一步认为,团结作为一种社会一体化的力量,不再是仅仅来源于交往行为,它必须通过自主的公共领域以及民主意见和意志在法治国家制度中的形成程序进一步释放出来,并且在面对金钱和行政权力的时候能够捍卫自己的地位。

作为一个亲历了二战和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哲学家,他后来的哲学巨著或多或少都和反思纳粹有某种关联。他对自由主义、公共空间的思考,很大程度就是在提出遏制“希特勒式”人物诞生的解决方案。

我们今天的网络空间同样离不开哈贝马斯这个理论框架。

粉丝群体之间的自治与博弈充满了某种神奇的魅力。在某些网络社群的博弈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网络中的“希特勒”是怎样诞生又怎样遭遇制衡直至灭亡的。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场游戏从中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怎样才能捍卫自由。

应援板里的博弈

1月初,《阴阳师》发动了一个名叫“为崽而战”的应援板活动。这个应援活动或许有了某种“公共空间”和“自由主义”的实验性质。

这个活动中,充满了不同群体粉丝之间的博弈、权衡、妥协。甚至里面还能看到某些来自外部的强大破坏力以及粉丝们的自净力。

活动规则很简单。

1、每个玩家都可以以像素点的形式在应援板上添加像素点,每次最多添加五个;

2、添加次数用完后需要等待回复,大家可以用像素点绘制出喜爱的形象;

3、不能破坏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在别人画好的图案上搞破坏,这是完全不允许的。

这个活动发起之后,原本纯黑色的应援板上迅速覆盖了一个又一个形象。

我从1月11日到1月28日活动结束的18天间,一共截了52张图,平均每天3张截图的样子。

1月11日截图的第1张图是这样的。

盯了18天的《阴阳师》社会实验,我看到了粉丝间的权力博弈

这张图之中还有很多黑色的空白空间可以由应援者们作画。中部则是密密麻麻形成了很多像素点——我们还看不出这些像素点到底要画出什么样的内容。

仔细再看细节可以发现这些内容。

哔哩哔哩的logo(不过只有一个b,缺了后面的字母),小米的logo(右边还写着雷军的名言ARE U OK),小米的上方还有一个正在作画但还没成型的Redmi(小米旗下红米品牌的logo),海尔兄弟的logo(左边还有洗衣机的滋养)当然还有阴阳师里的大天狗、青行灯等式神,以及SSR这种阴阳师专属“梗”,甚至还有人写了“高考加油”,以及圆周率π=3.1415926…….

但是最后一张图是这样的——密密麻麻绘制满了图案,几乎没有任何黑色空地可以由应援者作画了。

盯了18天的《阴阳师》社会实验,我看到了粉丝间的权力博弈

哔哩哔哩的logo被彻底消灭了,应援板左上角的圆周率π=3.1415926已经被西米露、芋圆、闲花落地这些文字所取代了,小米logo右边那个ARE U OK被挪到了logo内的橙色色块中,小米logo 上还多了两个爱心,原本Redmi logo的位置变成了绿色的酷安logo(一个安卓极客党社群),海尔兄弟的脸变糊了,内裤也变成了条纹状,下方还多了一行CCTV的字眼,左边的洗衣机文字也被一只杰尼龟占领了。

我们再感受下动图吧。

盯了18天的《阴阳师》社会实验,我看到了粉丝间的权力博弈

这些现象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图案也很幼稚,但在应援板上绘图其实是有难点的。

1、每一个参与者能掌握的只有像素点,每个人能做出的改变都有限;

2、参与者一旦抱团准备绘制一个图案,力量就是无限的,集体行动才能绘制成图;

3、绘制成图还需要尽量避免不破坏别人的图案,尤其后期没有空白空间时,甚至需要在别的图上上绘制自己的图案;

4、图案是可能会遭到破坏的,一旦遭遇破坏之后,还要及时修复图案,因此图案与图案之间会形成复杂的博弈关系;

5、不同相邻的图案板块之间都会有扩张的意图,但最终图案与图案之间会形成默契和平衡,不再侵占对方的范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