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从实体店淘货,到网上高价售卖:这群人居然这样赚到了钱

02-18 IT文章

从实体店淘货,到网上高价售卖:这群人居然这样赚到了钱

超市中扫货的贾斯汀。图据《华盛顿邮报》

今年1月份的某天,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对年轻夫妇——30岁的贾斯汀·赫伯特和28岁的妻子克瑞斯汀,带着2个年幼的孩子,一起走进一家Target连锁超市——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并非在这家超市上班,而只是到这寻找“猎物”——一款康迪克牌(Contigo)水杯。他们要买下这家超市里这款水杯的所有库存:32套“2个装康迪克牌水杯”,每套只需5美元。

没过多久,这套两个装的塑料水杯,就以19.95美元的标价被挂在了亚马逊网站上。除去扣税和其他费用,每套水杯就为这对夫妇净赚了6.16美元。因此,10分钟的超市购物,就让他们总共赚下了198美元。

这就是美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零售商模式——他们专门趁着打折清仓活动时,到超市、百货商场、品牌店铺内采买便宜商品,然后转手以高价在亚马逊或eBay的网店上卖出。这种行为,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零售套利”。

如今,赫伯特夫妇已经辞去了此前金融行业的工作,全职做起了这项生意。这样一种模式,真的能养家糊口么?这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这对夫妇,对该种套利模式作更深一步的了解。

夫妻全职以此谋生认为模式也适用于中国

贾斯汀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早在4年前便开始兼职做这项生意,“最初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兴趣爱好,”但直到去年,他们才真正下定决心做起了全职。贾斯汀透露称,这也是因为他们连续数月达到了可持续的销售量,因此妻子才对这一谋生手段感到安心。

从实体店淘货,到网上高价售卖:这群人居然这样赚到了钱

夫妇二人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扫货。图据《华盛顿邮报》

而在克瑞斯汀看来,这项生意还有个额外好处:丈夫能经常在家,陪伴孩子和她,“我们还能像个团队一样一起工作。”

从整体上来说,贾斯汀夫妇二人对这一模式的前景感到乐观。据两人预计,这项新生意今年大概能给他们带来15万美元的收入。

对部分人来说,这可能仅仅是个有利可图的副业,随便赚点零花钱即可,比如可以还清某笔信用卡账单,或者挣点外快出去小旅游一番。但对这对夫妇而言,这已成为他们谋生的主要方式。

他们夫妇二人有个小愿望,那便是借此赚够5万美元后,就去收养一个孩子。克里斯汀说:“如果我们能证明,靠着这项生意我能赚到钱收养个孩子,那么这说明你们也可以凭此走出债务深渊,交房租或还车贷。”

他们的确也在推广这一理念——如本文开头的一幕,从超市淘到便宜水杯,到网上售出这一整个过程,他们都拍了下来制作成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YouTube他们的账号“Flipping Profits”上,分享给7800多名粉丝。

在贾斯汀看来,这样的生财之道,当然不只适用于美国。他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零售套利在中国照样管用。他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劲的网络销售渠道,销售额也远超美国。“美国消费者通过线上销售渠道购买物品的占比不到15%,而中国的市场需求更为旺盛,更有像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

操作不当也曾跌过跟头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便他们直白地将赚钱模式分享了出来,网民们明明知道实体店和网店中产品的巨大差价,热衷于网上购物的他们却对此依旧买账。对于这样的困惑,贾斯汀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便是我们线上成功的一部分。”

从实体店淘货,到网上高价售卖:这群人居然这样赚到了钱

贾斯汀夫妇二人制作并上传视频,将零售套利经验分享给粉丝。图据YouTube账号截图

他说:“不同的粉丝有着不同的目的,我们分享的是在哪里可以获得一笔划算的交易,而我们的粉丝有些是想为自己淘到好货,有些则是来学习如何将折扣后的商品放在网上倒卖赚钱。因此,我们和粉丝的关系真的很好。”

但以这种模式赚钱绝对不是一帆风顺。虽然这钱看起来似乎很好挣,贾斯汀坦言,他们也在此道路上跌过大跟头。

“我们当然有多很多失败案例,”贾斯汀说,这也是他们为何经常在视频中告诉粉丝,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是,你需要经历失败才能学会如何成功。”说起自己最失败的案例,贾斯汀至今仍无法忘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