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动力装甲真的存在吗?
游戏中的外骨骼动力机甲
在科幻电影中看到“黑科技”的镜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科技的进步,让许多科幻作家笔下的未来世界逐渐成为现实,在《流浪地球》这部开年科幻片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黑科技运用到电影中,其中有一些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仍然处于概念阶段,或制造出的成品和电影中出现的差距非常之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电影中那套出镜率极高的外骨骼动力装甲。
电影的开头我们看到户口用自己改造的机械手臂和印制假通行证的不法分子,打斗的场景,接下来徒手掰铁门救出能说十几种方言的“中国心”,救援队在失去运载卡车的情况,依靠这套动力机甲徒步运送“火石”,在途中,被困在一幢大楼中,其中的一名队员依靠这套动力机甲提升的能力,救下韩子昂。
另一位队员运用其装备的M134米尼岗转轮机枪,给小队打开了逃离大楼的出口,单兵外骨骼,让这样的情节成为可能,也让机枪兵随身装载加特林破冰变得合理。要知道,很多电影中的手提加特林横扫一切是很不现实的。这种每分钟射速达数千发的六管机枪光是弹药就不方便携带,更不用说它本身的重量和射击时的后坐力。
外骨骼是什么?
外骨骼的构想是受到甲壳虫的启发,单兵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也被称作强化服、动力服、动力装甲等,该装备主要通过穿在体外、拥有骨骼模样的机械装置为人体增添量,实现人体体力、防护能力和对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普通人穿上它也可以拥有高机动性和强大的力量,这样的提升可以说在未来外骨骼有着无限的开放潜力。
世界上第一套外骨骼装甲在1960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而成,名为哈迪曼。它通过液压和电力驱动,能使穿戴者的力量增加25倍,提起110公斤重量的物体就像提起4.5公斤那么轻松。但0.76米/秒的缓慢移动速度限制了这一装备的实用性。受困于当时的传动系统发展不完善使得外骨骼行动缓慢,根本不具备任何使用价值。
《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装甲
军用领域
由于外骨骼具有提高人体极限的能力,最早也是被美国军方所看重。直至2001年,一项旨在提高地面士兵作战能力的人类外骨骼性能增强项目被公布,外骨骼机器人概念由此被提出,其军事用途也被持续挖掘。
随后在2010年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称洛马)和雷神公司,相继开发出人类通用负重载体和XOS的第一代单兵外骨骼装甲产品。
这两种外骨骼装置均能不同程度上增强士兵的力量,机动性甚至增强了耐力,使其获得更快的奔跑速度、更高的跳跃高度和更强的负重能力。洛马公司在第一代产品推出后又着力研发出了HULC下肢动力外骨骼,在使用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提供动力辅助,并以传感器感应使用者的动作,通过机载微型计算机使机器作出与穿戴者同步的动作。
其模块化的组件也允许穿戴者轻松地换装和穿卸。当穿戴者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HULC的续航能力为20公里。最大冲刺速度则为16公里/小时。
XOS及其第二代产品XOS2则是覆盖全身的外骨骼装置,允许穿戴者以17:1的比例搬运重物,即士兵搬运170公斤的物品时,就像在搬运10公斤那么轻松。它由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由各种传感器感知穿戴者的动作和发力的位置。
除了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也在发展各自的军用外骨骼机器人项目。
中国兵器集团所研制的外骨骼系统,于2015年7月在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上首次亮相,该单兵外骨骼系统公开的技术指标为:额定负重,35千克;额定搬运,50千克。在额定负重下单兵平均步速4.5千米/小时,可连续行走约20千米。
俄罗斯已研发出“勇士-21”可穿戴式外骨骼。其装备由背包式外架、金属腿及相应动力设备组成,使用液压传动系统和箱式微型空速传感仪,满负荷行进速度达到每小时16千米。
同时,俄罗斯还在研发第三代“勇士-3”主动外骨骼系统。这是一款未来单兵作战系统,固定在战士腰部,能实现单手发射机枪,且准确率极高。系统外层材质是钛金属,内层采用轻质碳纤维材料。钢盔可根据周边环境自动变色。
美军装备的外骨骼设备
民用领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