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张照片里的华北往事
很多时候,我国人民对于勿忘国耻都突出一个“勿忘”,而“国耻”的具象,除了历史课本里“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这些名词,并无更进一步的感受,如是,便容易陷入到纯粹的情绪宣泄之中。
这两天公开,也顺利爬上微博热搜的#日本公开3万余张侵华照片#某种程度上向我们展现了,在华北的日据时期,铁路周边的中国是何风景,中国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尽管照片是日本人所摄,尽管画面略显粗糙,却还是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悲怆与挣扎。
如果说老一辈因为言传身教和眼界所限,更容易爱国情绪恣意泛滥,那么新一代年轻人在爱国之余,更应该保留一份理性,去审视、认知当年的种种。
比如,从搞清楚这三万张照片的来龙去脉开始。
华北交通数据库与华北铁路
这回公布的3万多张照片,按官方介绍,是自1939年以来,日本已经占据整个华北地区,并且与伪满政府共同成立了“華北交通株式会社”之后,由该公司所拍摄的3.5万枚照片。这些照片大都用于当时报刊杂志宣传之用,保存完整。
日本战败后,“華北交通株式会社”解散,照片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保管。2011年,该研究所决定将所有照片公开,并于2013年成立了“華北交通アーカイブ作成委員会”来制作这个数据库,并于今年二月正式公开。
整个数据库做得还是非常用心,不仅使用Google地图标注了完整的铁路路线图,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车站、时间与标签来搜索对应的照片。
说一下“華北交通株式会社”(即后文的“华北交通”)这家公司,其总部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17号(现北京饭店贵宾楼),当时它们是维护整个华北及蒙疆地区铁路运营的力量,一开始是为了保障军方的物资运输,后来也兼作民用。到了二战尾声,随着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失利,铁路成为了日军运输唯一的生命线,于是又收归军用。
东长安街71号
抗战前的 1936 年, 在华北铁路运营各线货运总量为 2882 万吨, 到 1939 年增至 3052. 5 万吨, 1942 年最高达到 4097. 7 万吨, 比 1936 年增加了 42. 18%。 这些货物的大部分是战争需要 的煤、铁、棉、盐等国防资源,许多是运往日本本土。可以说作为日本统治者的国防资源大动脉, 华北铁路在维护其战时经济体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有一列著名的“大陸”号列车曾经奔波于北京至朝鲜釜山之间,便由华北交通运营。该车为全密闭式车厢,两侧有观景窗,有卧铺。行驶全程2067.5km大约需要不到38个小时,在当时算是非常快。如今这辆车还在中国铁道博物馆展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大陸”号列车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当时华北交通留下的列车型号,换了个名字继续服役。但人民的生活,逐渐的随着社会发展变了样子,时至今日,照片里的一切,已经变得陌生异常。
在从胶片到数码的时代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今依然熟悉的地名,已经时过境迁。比如虎嗅办公室附近的隆福寺。
隆福寺
隆福寺,曾经的五大寺庙之一,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与这个从明代就繁荣,并且与这座番禅同住寺庙一起消失的,还有著名的隆福寺庙会。
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形容隆福寺描绘是:“九、十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
而在下面这些历史照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年隆福寺庙会的繁华。
人山人海的隆福寺庙会
正在讲价~
卖人造花的商铺
露天鱼屋
卖虫子标本
时髦姑娘拉着母亲一起散步
正在吃小吃的姑娘
书店
首饰店
鸭鹅贩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