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微信诈骗团伙套路深 按13集剧本每天演一集
他们以登记注册的广州市某商务公司为掩护,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盘踞在广州市花都区曙光路某大厦中,招募人员大肆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截至被抓时,共对遍及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被害人实施诈骗,金额超过百万元。广州市花都区检察院2月18日公布称,该院近日依法对以彭某某等为首的21人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花都区检察院披露了作案过程,广大市民请擦亮眼睛,尤其莫信陌生网络美女,都是坑:
精心装扮悉心“养号”以期“网罗天下”
犯罪嫌疑人彭某某等人首先购回大量二手手机和电脑、IPAD等电子通讯设备,给每部设备都编号以方便区分管理和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工作手机了,嫌疑人彭某某等人会利用每部手机注册一个微信号,而这些微信号正是将来与无数被害人见面的“美女+才女”了,所以务必要认认真真的来一番华美的包装,嫌疑人以高颜值的年轻女性照片作为微信头像,虚构女性身份。
接着,“广告上粉部”的嫌疑人就会每天在这些微信号的朋友圈里发布各种自拍照片、视频并配上动听感人的文字说明,从而刻画出一个外表美丽、性格阳光、工作认真、热心公益、充满爱心的年轻女子形象,与此同时,将这些微信号发布到一些微信公众号上去打广告,整个过程持续大约15天,即所谓的“养号”。
嫌疑人通过“养号”,每个微信号每天都会不断地有微信用户主动要求添加好友,当数量达到200-500名左右时,诈骗的第一步“网罗天下”就大功告成。
随后,这些手机会交给“销售部”的各个犯罪嫌疑人,嫌疑人会对这些被“网罗”而来的数百名“粉丝”进行筛选,女性一律删除,男性则一律通过验证添加为好友,成为诈骗对象。
精编剧本“倾情演出”以期占人财物
与当前绝大多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似,本案犯罪嫌疑人也有“话术”,但这个“话术”却有点与众不同,仔细一看,俨然是一部情节曲折、情感动人的电视剧本,总共13集,每天演出一集,演出结束即诈骗结束。
第一集:“聊粉”。嫌疑人会发一条朋友圈说今天的心情,之后再群发打招呼,若有被害人回应,嫌疑人就自称女性,1995年出生,云南人,在广东生活,从知名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
第二集:兴趣。嫌疑人会群发一幅画给前一天联系过的被害人,用于试探对方的兴趣爱好,主要是通过画画这个话题与被害人互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印象。
第三集:义工。嫌疑人发朋友圈说自己在做义工,若有人询问在哪里做义工,嫌疑人就套用“话术”回复对方说在广州某公园做环卫工,目的主要是体现自己有爱心,博取被害人好感。
第四集:吵架。嫌疑人发朋友圈说吵架了,当有人询问是咋回事时,嫌疑人就用话术版本回复说和后妈吵架,被爸爸打了,目的主要是博取被害人同情。
第五集:饮酒。嫌疑人会在晚上发朋友圈说在独自喝酒,当有被害人询问什么情况时,嫌疑人则回复说心情不好,目的是进一步博取被害人同情。
第六集:生病。嫌疑人发朋友圈说要打针买补品,有被害人询问时,嫌疑人会回复说自己喝多了感冒要打针,还说昨天心情不好喝多了打扰对方了,买补品就是说明天自己要回家探望爷爷,主要是表示要飞回云南看爷爷。
第七集:看爷爷。嫌疑人会在晚上发朋友圈称飞回云南老家了,有被害人问,就说回家看爷爷,主要是觉得爷爷生活很不容易,继续博取被害人同情。
第八集:孝心。嫌疑人发朋友圈上山玩,有被害人问,就套用话术说带爷爷到云南腾冲泡温泉,让人觉得很有孝心,再次博取被害人好感。
第九集和第十集:卖咖啡。从这两集开始进入诈骗剧情的高潮部分,嫌疑人开始对被害人的财物进行实质诈骗了,因此其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发小视频到朋友圈展示云南的咖啡园以及咖啡豆,有被害人问咖啡的事情,嫌疑人就套用话术说这是“她”爷爷在云南种的咖啡,并对品质进行一番吹嘘,如果有被害人说要咖啡,嫌疑人就顺势推销,如果被害人没有表示出购买意向,嫌疑人则会以爷爷辛苦不易等理由大打感情牌,诱导或乞求被害人购买,由于多数被害人之前已与嫌疑人经过了多日交流,此时戒备心已大大降低,有些被害人经不住嫌疑人的撒娇卖萌和软磨硬泡,有些被害人则完全处于同情心而出钱购买。收到被害人的钱款后,嫌疑人还会“郑重其事”地通过一款名为“A9”的APP来下单,由“售后部”一名专门的嫌疑人负责登记和发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