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更像是在为抖音筛选内容,而非消费内容?

02-20 IT文章

为什么我们更像是在为抖音筛选内容,而非消费内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雅格布

在之前,有种很流行的做法:几乎每个有意在互联网创业浪潮里打拼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想做个社区产品。

那时候他们觉得:无论是UGC还是PGC类的社区,只要有了流量,后面就能为所欲为,广告变现、渠道推广、会员付费各种变现方式接踵而来。

但问题是:假如没有流量呢?

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社区做成后热闹非凡的一面,据报道,每年有无数个社区产品上线就等同于下线,常年冷冷清清,创始人无不绞尽脑汁去做用户增长,到头来还是徒劳无功。

为什么我们更像是在为抖音筛选内容,而非消费内容?

你对社区的认识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小区”

社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科里,代表着群众关系。我们不妨暂时抛开互联网这个概念,回到最原始的社区去了解它的雏形。

住过小区的人都知道,每个周末的早上,都会有一大堆抱着小孩的中老年人在楼下散步,他们三五成群,互相交谈,分享着育儿的经历,吹嘘一下过往的牛逼。

而到了晚上,崇爱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聚集起来,穿着约定好的奇装异服,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社区,互联网社区的原型。

映射在互联网里,那些推着小孩的中老年人和广场舞大妈就是社区用户,他们交流方式也就是今天的发帖和回帖。

通过对比线上线下的社区形态,社区都有以下两个特征:

有一群目的相同的人在公共区域的地方交流

这是人对社区第一印象的判断,所以很多的社区网站都会在首屏展示用户的讨论区,目的就是为了突显公共区域,让人在潜意识里感觉到,这里是能交流的地方。

假如你和其他用户有着同样的目的,并认同讨论的氛围和价值,自然而然地你会想融入进去,成为它的一员并畅所欲言。

这个时候,你的发言很可能会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你会渴望找到这份归属。

就跟大家在抖音看短视频的时候,总喜欢点开评论区来看一样。那里是抖音的公共区域,如果短视频没有了评论,那将会变成多么无趣。

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的社区产品学问很深,内容的生产到分发,用户的增长到留存,每个从零到一的社区产品都彰显着博大的产品哲学。

这次我们就以目前国内最火的短视频社区——抖音作为分析对象,来分享一下我对未来社区产品的思考和设计心得。

是什么阻碍了抖音的发展?

交流其实就是信息的互相传递,某种程度上这种信息是稀缺的,不然你也不用专门来这里获取。

抖音里面稀奇古怪的搞笑视频,在现实生活中,是稀缺的,很多人身边根本接触不到如此多稀奇古怪的场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抖音,是在猎奇,是在增长见识。

以抖音作为例子,我尝试把社区内容按生产 、分发和消费这三个步骤进行分拆,分析一下在未来,为什么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将极大阻碍着抖音的发展。

  • 内容生产 | 优质内容的创作成本将越来越高
  • 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在平等有效的分发过程当中,单位时间内能被大量用户所消费的,就是优质内容,通常我们都会以浏览量、点赞数和评论数来衡量这件事。

    从数据上来看,绝大部分用户用抖音都是在消费内容,只有少部分的创作者在生产内容。创作者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关注。

    人天生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动物,所以用户对社区优质内容的标准会越来越高,前两周还觉得挺好笑的一个梗,或许今天就早已感到无聊透顶了。

    可预见的是:

  • 社区优质内容的平均水平在提升,内容的制作成本也相应增大。
  • 新用户数仍在不断提升,为了维持社区内容的稳定供给,将需要更多的专业内容创作者。
  • 同时,这也意味着创作者需要花费比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和以前一样的关注热度。那些原本就在及格线边缘的创作者,要么狠下心去拼内容,要么就只能日渐消瘦,最终抱憾离场。

    逐渐地,社区里原本是业余的创作者需要往专业的方向去靠拢,再也不是“记录美好生活”了,毕竟绝大部分的创作者都不是以生产内容为生,其本职工作早已占据去了大部分的时间。

    社区里面的重度用户是消费者,优质内容的创作成本也越来越高,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早晚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一个UGC的社区将会做成PGC的样子,如果是走PGC的路线,平台的压力就大了,相对价值也低了。

    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内容的表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了。

    部分创造者已开始寻求内容方面的“突破”,做起擦边球类的内容,妄想通过放大用户的猎奇心理,来一次弯道超车,低成本地收割有效关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