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滴滴的战略悬崖

02-20 IT文章

滴滴的战略悬崖

两个关于滴滴最核心的追问是:在滴滴已经获得垄断地位的同时为什么持续补贴?滴滴渴望现金流以获取上市规模的同时为何分散资金在全球的投资?

大逻辑是这样的:当滴滴把自己的垄断能力无限放大的时候,在挤压竞争对手的同时它势必在消费者端和监管端承担了无限责任。同时,当滴滴以出行生态构建的名义做产业链延伸的时候,它必然对于低成本流量和现金流产生依赖,这种依赖又反作用其战略在出行端加深垄断性,逻辑叠加,从商业战略的维度最终形成了资本梦想与创业精神的赌博机器,这就是滴滴内外压力的根源。可以确定的三点是:第一,滴滴现金流周转主要依靠规模;第二,现有补贴政策下人为的扩大了市场需求;第三,海外投资某种程度上隔离了风险。而此时,或许最值得滴滴反思的就是:作为一家高科技出行服务公司,滴滴究竟在“研发投入”和“品牌服务”上做了什么?

现有的滴滴发展战略是否会出现更严峻的临界点呢?2月13日,滴滴的内部流出的巨额亏损高达109亿元,过去6年从未盈利,司机补贴支出113亿元,程维宣布过冬,裁员15%。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我们相信这样的核心数据从不可能“偶然”流出并被媒体放大,显然,滴滴希望通过对其亏损的描述在媒体和舆论上弱化其垄断受益者的形象,进而努力软化司机群体对其压力。但与此同时,媒体列出了滴滴亏损中对外大手笔投资的诸多案例,比如:1亿美金投资印度经济连锁酒店OYO,6000万并购投资车载无人货架魔急便,3亿美元投资人人车,10亿美金注资小桔车和10亿美元收购巴西共享出行99Taxis等12笔,累计超过200亿人民币。必然,滴滴拥有良好的现金流,并没有因为亏损影响其战略性扩张。这一里一外的错位,越发让外界对滴滴的战略产生好奇。本文,周掌柜咨询团队将从滴滴的战略挑战出发,分析其处境的深刻动因以及可能出现的“战略悬崖”。

溯源其根本。从长期对滴滴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平台的观察看,这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上一代互联网快速成长期典型的打法和模式,这种通过资本力量快速扩张以降低边际成本、放大现金流,最终获得定价权的模式已经有了无数个成功案例。滴滴依然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忠实的践行者,只不过,滴滴比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更加快速的在业务端和投资端平行的展开战略,试图最快的速度达到巨头的完美业务逻辑,并在资本市场上讲述一个全新的中国神话。换句话说,滴滴还是旧时代的年轻人。

但,滴滴已经没有前辈们那样幸运,外部环境发生了两个逆转。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在几轮抗周期的增长之后,出现了内外叠加的瓶颈,市场扩张性动能不足;第二个就是资本市场和全球监管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态度发生逆转,从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生产力,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监管重要关注的对象,面对科技平台的基础设施化趋势,留给滴滴完成神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也可能正是这些挤压,让滴滴决定一次性释放利空,并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尽快在资本市场上市以降低投资人长期豪赌的系统性风险。“互联网垄断+投行式扩张”的模式在高速增长之后,即将进入对其长期业务健康性和营利性的考验,滴滴的神话故事面临一个终究要面对的“战略悬崖”,这应该就是滴滴目前真实的战略处境。

从我们第三方的角度看,滴滴目前挑战由自身战略问题引发,本质上还是用互联网和投行思维做出行服务。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只要做了一个公平交易的平台,解决了交易变现和利益分配的问题,这种对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就是“善”的。而且,电商平台的交易双方是彼此不可见的,双方将信任凝结于平台,平台天生就是拥有道德制高点,拥有无可争议的话语权。这些应该是程维8年在阿里工作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投行的角度看,滴滴的投资一直是通过巨额亏损推动用户增长,只有达到垄断性规模后才可能获得定价权,进而形成长期稳定性盈利。由此,从柳青为代表的资本视角看:滴滴也是善良的投资者,所有的亏损都是对高科技创新的殉道式投入,应该被歌颂而非唾弃。作为CEO,应该不可避免的带入资本角度认知滴滴的“奉献”和“无辜”。

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现了:亏损了这么多的滴滴确实是做了“为人民服务”的功德吗?当然,从企业家创新的角度,我们认为滴滴确实是世界级的伟大实践,这一点的确值得尊敬。但从产业的角度,我们希望看到的滴滴是充满战略智慧和社会关怀的,这一点显然滴滴做的还不够。其根本原因,除了上面分析的上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既定发展思路所致,另外一点观察:我们认为滴滴的精英管理者低估了所在行业的“中国特色”,他们的思维传承于美国式的科技精英主义,但缺少对中国这个国家、出行服务这个行业底层劳动者的敬畏和深刻认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