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一个点击、流量价格暴涨7倍,现金贷行业陷流量恶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一本财经,作者 | 米格、零和
春节之后,现金贷市场的流量价格开始暴涨。业内甚至曝出,有平台一个点击高达50元。
在这轮流量恶战中,掌握流量的贷款超市(以下简称贷超)花式作弊。它们通过在某宝上购买注册机、积分墙,召集羊毛党等方式,拼命刷量。
现金贷平台不得不抱团取暖。它们整理了一份有500多家贷超的黑名单,对其进行共同抵制。
双方在流量江湖中激烈博弈,谁才是最终的收割者?
实际上,现金贷和二三线贷超,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真正的赢家,是头部贷超……
01流量“爸爸”
“市场都疯了,麻烦别再问我价格了,我怕伤感情。”某贷超员工在朋友圈写道。
春节之后,流量价格突然开始暴涨。
几天前,上海的几个平台,甚至传出了一个点击成本达到50元,甚至最高达到62元的消息。
一个点击50元,假设这个流量的转化率惊人,高达50%,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也飙升到了100元。
而年前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最高是15元左右——这意味着,流量成本至少暴涨了近7倍。
一位业内人士的朋友圈
尽管如此,要想接头部贷超平台,还得排队。
“我们在一家头部平台还有90万的预付款,也要排队。”一家现金贷平台的流量负责人张行伟说。他还被告知,后面有100多个产品等着上线。
“疯了,疯了。”各大流量群里,全是现金贷这些甲方公司的抱怨和惊呼。
为何现金贷流量市场开始彻底失控?
年前,几乎90%的现金贷平台都在缩量,因为在中国有个传统:不能在春节期间催债。
春节一过,平台开始卷土重来。
“大家都觉得,做得越早,赚得越多,而风险越小。”张行伟称,这其中,除了老玩家,还有很多新玩家。
年前就有几百亿的资金,在场外观望,并开始筹备。
多位贷超的负责人发现,春节之后,他们的流量合作群里,突然出现了不少新的活跃分子。他们都是全新平台的商务负责人。新老玩家集中入场,让年前的买方市场,突然间变成了卖方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流量暴涨的原因。
去年12月份,地下现金贷突然出现了一家神秘的系统商,名叫“排序”。它因为通过率高、坏账低而被行业追捧。“甚至出现了几十家现金贷平台排队去抢系统的现象。”张行伟称。
2019年之后,“排序”突然增加了通过率,一些使用过“排序”的现金贷平台表示,通过率大概增加了一倍。
通过率翻一倍,意味着贷超的利润也会翻一倍,很多贷超开始热捧“排序”。“其他平台要想和使用‘排序’的平台竞价,只能开出更高的流量价格。”张行伟称,这轮疯狂涨价的背后,“排序”是始作俑者。
尽管“排序”的通过率高,但使用它的很多产品还没跑完一个周期,所以不少冷静的行业从业者认为,它的坏账,大概率也会增加。
2019年一开年,流量恶战就已经打响……
02江湖
2018年,整个贷超市场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江湖。市场上公认的头部贷超,有100多家。
大多数平台的前身,是在2017年做得较大的现金贷平台。2017年年底被监管后,迫于压力,它们收缩贷款业务,开始在贷超方面发力。
部分贷超会将新的业务和原来的现金贷平台进行隔离。
这些头部的现金贷平台,行业积累比较深,可以在流量巨头那里开户,因此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流量。
钟彬是一家小现金贷平台的商务总监,手下有4个流量对接人。最开始,他们的目标是头部贷超。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头部贷超的流量,处于被哄抢的状态。
“我尝试请这些贷超的流量对接人吃饭,给回扣,送礼,但都很难打动他们。”钟彬发现,这些人早已被各大平台喂得“肥肥的”,小钱压根看不上。
而在2018年下半年,多家头部贷超表示,不再接“714”(放款周期是7天和14天的产品)。
这是因为头部贷超变得足够大,也在忌惮监管的压力。
但也有头部贷超铤而走险,“借点钱”算一个。借点钱官网显示,它隶属于信用算力。多位借款人在21聚投诉上表示,他们通过借点钱,借到了高利率贷款产品。
一位用户投诉,称自己在借点钱贷超中申请了“小鹅袋”:“借款1200元,7天后居然要还款1611元。”换算下来,年化利率高达170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