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4000卖2999元,小米9的定价逻辑在哪里?

文 | 王新喜
日前小米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手机小米9,包括小米9标准版和小米9透明尊享版,毋庸置疑,让用户意外与惊喜的是它的价格——2999元。在此之前,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爆料小米9售价将上4000元档位,雷军也暗示小米9涨价的消息,但目前来看是一场烟雾弹。雷军说:“经过两天两夜的讨论之后,最终定下了现在的价格,并表示过去的几天真的睡不好觉,下了很多功夫说服我们的所有高管。”
从小米的产品配置与强调的亮点来看,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硬件上疯狂堆料,这么做其实是要破除外界小米性价比的刻板印象。因为过去性价比的另一重解释就是低价格必然需要在产品品质上做一定的妥协。而这次小米除了处理器与相机等核心配置外,在其他细节层面也用料十足。比如屏幕材质了采用了三星AMOLED面板,极致下巴的水滴屏+屏下指纹、精致的机身与色彩,依旧性价比的定价,比起模仿iPhoneX用力过猛的小米8来说,小米9的吐槽声少了许多,诚意也多了些。
总体来看,小米9在产品品质上有了诸多提升,并且补齐了一些短板。其一是处理器与摄像头上的短板补齐了。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三摄模组、主镜头传感器是索尼的IMX586,新增的镜头用于120度的广角拍摄。
第二个大升级来自小米9的充电系统。一方面是小米自研的Charge Turbo疾速闪充方案——最大充电功率27W,可以在30分钟内从零电量充至70%,1小时4分钟充至100%。另一方面是引入了一个全新的20W无线快充技术,小米表示是目前量产机型上无线充电功率最大的手机产品。
第三个升级是学习华为去打造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去化解Android手机卡顿的难题。之所以说学习华为是因为大家或许记得华为在去年发布了‘吓人的’GPU Turbo技术,即在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了重构继而大幅提升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带来的结果是画质、性能提升,能耗下降,拯救手机卡顿。而目前雷军表示通过Mi Turbo可以减少卡顿35%。
学习OV好榜样
从小米9的产品定位来看,它这次对标的其实不是华为苹果,而是OV。而在小米9发布之前,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小米学习OV的系列步骤——红米分家、小鲜肉代言、抖音合作、周边定制都释放了小米的品牌战略变化的信号。
而从如今小米9主打的快充、拍照(占用发布会最长的时段、极度强调拍照优势也是OV的惯用做法)、小鲜肉代言(年轻化路线)、索尼摄像头,在过去几乎是OV的标配。而王源代言,超广角+微距、手持超级夜景、DXO 107分,以及相对柔和精致的配色,其指向的产品战略显然要盘活女性用户市场这一点,与OV过去的策略同样不谋而合。
而2999元的定价也是当年OV旗舰的起步价(比如OPPO R9、R11都是这个价位档)。而这次小米9还拿出了Game Turbo游戏加速方案,表示可通过智能预测游戏负载情况调整系统资源分配,提高平均帧率及帧率稳定性,让包括王者,吃鸡这类的手游在整体系统资源不透支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游戏画质和画面帧率。这其实是也是在学OPPO。
早在2017年,OPPOR11与王者荣耀联合开发了“多核多线程技术”和“智能场景识别技术”,在游戏性能层面提升双向通信能力,提升软硬件双向融合与互通渗透能力。 小米当前的做法与之颇为类似。
小米为何要学OV?定价逻辑在哪?
小米之所以要学OV,很简单,过去业内经常将小米华为并列而谈双方的不同模式的优劣。但现在,华为已经拉开身位了,在国内的手机厂商中,华为是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相对成功的厂商,在今天,华为手机的品牌溢价也逐步上来了,但小米还是那个被贴上性价比标签的小米。
加之智能手机产品大规模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小修小补将是常态,通过一两个亮点功能搭配高售价来吸引用户换机已经走不通,冒进提价,说服消费者买账太难。对于各大厂商的品牌印象,消费者的心智正在接近定型,摩尔定律对每个手机厂商都在产生作用。
OV在品牌实力层面弱于华为,但强于小米。从品牌上,常年主打3000元价位的OV的品牌形象相对稳固,贴上了年轻化的中端品牌的标签,但小米的性价比标签在市场与用户心中几乎已经定型,小米要改变,只能逐步改变,从2000元定位区间蹿升至4000元档位,一款单品还不足以支撑这样跨度的品牌爬坡,用户与市场都不会接受。
另一方面,品牌溢价需要有自主研发的创新亮点去支撑,比如苹果iPhoneX首次拿出了Face ID、A11仿生处理器、OLED刘海全面屏等,但在iPhone XS系列身上除了处理器升级到A12之外,还是这些东西,用户就不买账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6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