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咪蒙永久关停”的几点思考:对内容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三节课(ID:sanjieke01),作者:黄有璨(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钛媒体获授权转载。
今日,铡刀落下,咪蒙旗下在多个平台的多个新媒体账号被封或主动注销,其中也包括她那个粉丝超千万的微信公号主号“咪蒙”。
若以“凤凰网”发布的声明来看,或可推断咪蒙此次的多个账户关停,必然来自于相关监管部门的雷霆打击和凌厉手段。
以下,或许可以简单分享一些我对此事的思考。
1. 其实,本次咪蒙的关停,早有一些线索可循,也算不上是太意外的事情。比方讲,下面几个观点,其实都是我之前就发表过的——
1)在国内市场环境中,任意一个舆论平台发展到足够大的体量,对于民间舆论已经拥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时,必会导致政策法规的关注,甚至更高力量的介入,这对于大型内容型平台而言,可谓是一柄高悬于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如果你还有印象,微博第一次由盛转衰的标志,正是一批“大V”在微博遭到清理,不细说,你懂的。
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微信已经到了“必须要对其内容生态下流传着的大量内容加强管制”的周期。
2)从2018年起,结合各方面条件和背景看,大量偏情绪化、情感化、哗众取宠、八卦猎奇、社会新闻导向型的内容在严厉管控的微信生态下,一定更敏感、也更容易成为监管和杀一儆百的对象。
3)以咪蒙此前的所言所行,所获得的关注和所引发的争议,注定了这家公司一定是在监管花名册上会被划上重点的那一类——长久以来,咪蒙最擅长的,始终是通过情绪撩拨、偏激的观点获得海量的流量和增长,并把自己渐渐打造为一个“教主”式的存在,但这样的方式,注定是“在钢索上跳舞”,稍有不慎,立坠万丈深渊。
2. 凤凰网颇具官方腔调的声明里提到了一些词,例如“抵制丧文化、毒鸡汤,反对贩卖焦虑和骗取流量的行为”之类的,还是很值得大家,尤其是新媒体从业者和内容从业者们关注思考下的。总之,大环境现在非常严厉,大家都要多加小心,具体我就不多解释了。
3. 随着产品生态的成熟、用户的疲劳和日益严厉的监管氛围,在微信的内容生态下,依靠偏激观点、社会新闻、毒鸡汤等获取流量的新媒体时代可以说已经结束了。2019年,“在微信生态下依靠内容获得流量和增长”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倒是很可能在“运营”和“商业化”方面,可能还会有许多文章可以做,这也是大多数新媒体从业者们更应该关注的方向——如果在做新媒体的你自认不算是一个顶尖的内容选手,或许更应该把精力投入在去更积极的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工具、各种增长变现手段和社群玩法等方面上。
4. 时至今日,在微信生态下的内容消费负载越来越大,娱乐化和简单化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知乎都已经娱乐段子猎奇类的内容越来越占据主流了的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会在潜意识里呼唤和期待着一个如同2012-2013年期间的知乎那样,大家都可以认真、理性、客观的来做一些探讨和交流的内容社区。
我有个猜测,或许2019、2020这两年里,会有这样的社区重现。
5. 依靠持续的观点输出尤其是偏激的观点输出获得巨大影响力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是比较容易的事,但也很可能是需要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最大的事。无论微博时代遭到封杀和打压的无数大V们,还是这个时代如同罗永浩、咪蒙等等在内的许多大V,都一再证明着这一点。
这一点,或可解读为:凡成就你的,也很容易会毁灭你。
试图避免的最好办法,或许是对这个世界上的更多人和事,要存有敬畏之心,以及也要在追求世俗成功的同时更关注一点“伦理”和“社会价值”。
最后,附上一些我在2018年《新媒体人应该坚守什么?——关于二更食堂被封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提到过的一些“关于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供大家参考和温习。这些话,可能强调多少次都不为过。
1.
如果放大到行业,此次事件反射出的是无数新媒体从业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唯流量与营销是从”、“热点面前不考虑伦理与责任,全无底线”的价值取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69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