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没有后悔药
撰文 / © AI财经社 辛磊 饶翔宇
编辑 / © 张硕
“人人车可能要完了。”
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有接近人人车内部人士为这家企业下了如此论断。该人士告诉AI财经社,人人车平台上的“飞单”(跳过平台与车商私下交易)现象非常普遍,平均占到交易比例的10%,甚至部分员工的飞单率达到80%,公司在管理方面已经相当无力,很快会面临一波巨大危机。
不过,危机来得比他预想中还要快。
2月18日中午,“人人车破产”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尽管人人车官方予以辟谣,其随后发布的全新战略“合伙人计划”,还是被外界解读为转移舆论焦点、掩盖裁员的公关手段。
从2月19日早上开始,包括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人人车员工自称遭遇“暴力裁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维权事件再次将人人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2月20日下午,人人车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作为创始人和舆论风暴里的核心人物,李健在媒体会即将开始前临时“因事退场”,留下人人车CMO杜希勇来回应媒体关于“合伙人计划”的诸多疑问。两个小时的沟通会,人人车方面都在强调新战略的“赋能”“升级”,对于裁员以及员工维权却只字未提。
3天时间内,人人车经历着过山车式的跌宕起伏。在这场起伏背后,实则早已暗流涌动,被迫转型的传闻、维权讨薪的员工与升级的新战略、李健内部信的“好日子”、人人车“朋友爱”价值观,形成一个异常扭曲的气场。
李健内部信宣布启动新战略
01
“破产”传闻背后
多位人人车员工对AI财经社表示,自己是“被离职”的。
一位北京分公司评估师告诉AI财经社,2月17日上午他通过手机登录人人车后台时,系统弹出“此用户不存在”的提示。他从员工微信群中了解,北京分公司一线员工的后台登录入口全被关闭,涉及员工人数在100人左右。几乎在同一时间,成都、重庆、贵阳、长沙、西安等人人车分公司员工都传出工作账号被关闭的消息。
人人车员工已无法登录工作账号
2月18日中午,酝酿两天的“裁员”消息得到彻底爆发,一段高喊着“人人车黄了”的视频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身穿人人车工服的员工堵门讨要工资、赔偿金,甚至有员工直接将“变相裁员、丧尽天良、克扣工资、还我血汗钱”的条幅直接挂在了分公司办公室门上。
维权人员主要是人人车的一线销售人员和评估师。一位北京人人车陈姓销售人员告诉AI财经社,2月18日上午他加入了公司同事组建的“人人车暴力裁员维权群”,当天晚上能容纳500人的微信群就宣告满员,无法加入,不得不新建“维权2群”。截至发稿,新建的维权2群也已经将近200人。
对于员工维权,人人车方面表示,不存在暴力裁员,是为了推行“合伙人计划”而进行的“转化”。
一位人人车北京分公司员工告诉AI财经社,2月16日他收到北京分公司城市经理的通知,员工可以出资成为人人车的城市合伙人,如果不愿意成为城市合伙人,可以选择离职。但随后该城市经理表示,离职员工没有1月份绩效、2月份工资以及离职补偿。
同样的“戏码”也出现在人人车西安分公司。当地员工透露,2月17日他收到经理口头通知,员工通过购买资源包成为城市合伙人,但在成为合伙人之前需先签下自愿离职的协议,然后才能办理城市合伙人手续。“一旦签了自愿离职,那工资补偿就全没了。”
在多位人人车员工看来,人人车表面上是让员工“二选一”,其实就是在变相裁员。“合伙人哪是那么容易当的。”
有离职员工告诉AI财经社,早在2018年11月和12月北京分公司就已经进行了两次裁员,涉及的主要是销售人员和评估师。
“事实上,人人车的人员动荡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内部员工张磊对AI财经社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人车就陆续关闭了几十个地方站点,裁掉了一部分员工,同时人人车总部也陆续有员工离开,比如原来对接滴滴二手车合作的网约车事业部就基本全都解散了。
另外,人人车定价中心、保卖、售后等技术部门的员工也陆续有人离开,就连此前主要负责技术体系搭建、智能定价系统迭代、大数据及AI算法运用等工作的人人车副总裁张绍文,也于去年底离职后加入美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