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飞巨亏求存:“漫影游”联动的故事还能再说下去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数娱梦工厂,作者 | 李心语
在历时四年的跑马圈地后,奥飞的“东方迪士尼”梦想正在土崩瓦解。
2月21日,奥飞娱乐正式回复了于2019 年 2 月 1 日收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对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在公告中奥飞娱乐列举了有妖气(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爱乐游、上海方寸信息科技三家子公司近三年的经营数据,解释这三家公司拟在2018年分别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2.06 亿元、2.61 亿元和 3.99 亿元的原因。
据此前奥飞发布的业绩预告与资产减值公告显示,2018年奥飞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高达9.43亿元,营业收入28.48亿,相较去年同期降低21.81%,预计亏损高达16.1亿。
主营游戏玩具业务收入减少,所收购的头部漫画平台滑出第一梯队、游戏项目破产萎靡、海外投资电影《刺客信条》亏损、布局VR发展不力.....在版图快速扩张的几年内,奥飞娱乐几乎踩中了文娱领域中所有的坑和雷,只余下一片狼藉。
而在奥飞的故事里,不仅仅只是一家渴望全产业链版图而急于扩张企业的“受难日”,更是被大肆鼓吹的“漫影游”模式黯然收场的缩影。
困境之始:K12以外的版图扩张
2015年12月31日,奥飞娱乐以每股54.85的价格冲上高位,局面似乎一片欣欣向荣。然而站在如今的时点上回望,这或许是奥飞盛大落幕的开场。
奥飞娱乐以一台注塑机仿制大喇叭玩具起家,凭借着“四驱车玩具”和“陀螺”等玩具,顺利地在玩具与K12动漫上一路走到上市。奥飞通过一连串的收购,占有了众多K12领域中著名的诸如喜羊羊、超级飞侠等IP,在K12领域根基稳固。
2015年,以动漫和玩具起家的奥飞决定突破原本所擅长的K12领域,向全年龄进军。当年2月,奥飞宣布入股北京剧角映画,双方在电影方面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剧目为《端脑》、《雏蜂》、《镇魂街》等多部来自有妖气的知名IP。
同年8月,奥飞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受行业瞩目的一次重大并购:以9.04亿元的作价收购国内著名动漫平台“有妖气”,是当时动漫行业内最大的一场收购案。
从数据来看,当时的有妖气是行业内绝对顶级的玩家:平均每月点击量高达800万,有4万部以上漫画作品,超过1.7万名漫画家常驻在该平台,月更新漫画60000页,孕育出《雏蜂》、《十万个冷笑话》等多部现象级的动漫IP。在此前,有妖气接受了盛大、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创新工场的多轮投资,当时的估值在5000万美元左右。
2015年,正是产业“影漫游”概念开始甚嚣尘上的时候,2015 年,制作成本仅为800万的《十万个冷笑话1》票房高达1.2 亿,通过漫画—动画—再到大银幕似乎被验证成为一种可行性的道路。而从日本万代等公司和国内网文的经验,从漫画到游戏之路似乎也值得尝试。
而在2015年之前,奥飞旗下就已经收购了多家小型游戏厂商。其中就有此次计提减值中的方寸科技和爱乐游。2013年10月期间,奥飞斥资6.92亿元分别购买方寸科技及爱乐游的100%股权,两家游戏先开发了《魔天记》和《雷霆战机》等手游,在当时风靡一时。
而在收购有妖气之后,IP整体产业链上最上游的一环终于归位,奥飞铺开了一个”东方迪士尼”的构想,进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收购。
据年报显示,2015年奥飞对外投资了42家公司。2016年,奥飞动漫更名为奥飞娱乐,据当年年报显示,当年度母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达67家,单个标的的交易额基本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也不乏单笔超过1亿元的投资,投资总额度甚至超过了从2011年至2015年五年总和。
奥飞同时表示在未来的三年将投资119个IP项目,包括22 部电影,25部游戏,8 部电视剧,19 部网络剧和45 部动画。
到2017年,除投资诸如FunnyFlux、菠萝包轻小说、万岁游戏这样二次元领域的项目外,随着奥飞影业成立,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和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猎人》也成为了奥飞版图上的一员。
但,遗憾的是,这样以资本手段迅速扩张的泛娱乐帝国,并没有为奥飞带来想象中的盈利,反而在大肆的跑马圈地后陷入困境,摇摇欲坠。导致这一结果的,不仅仅有产业大环境的衰退,更有奥飞自身的诸多原因。
兜售有妖气:某网文平台被传将接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