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头条圈子”能帮今日头条突破流量天花板吗?
文丨高小倩
编辑丨张雨忻
从智能推荐转向智能社交的今日头条,又要开始尝试搭建粉丝账号生态。
早在今年1月16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就曾发文简单提到“圈子”功能。最近,头条号“头条圈子”正式上线,开始密集介绍该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运营技巧。据头条方面介绍,头条圈子(社区)是为创作者推出的,用于深度连接粉丝的,互动、营销、变现的工具。目前该功能处于小范围内测中,未来将开放申请入口给所有优质创作者。
受邀的头条号,可以在后台的“功能实验室”看到圈子入口。填写圈子名称、简介后,就可以创建一个连接粉丝的圈子。同时,创作者还可以设定这是免费或付费圈子,其中价格可以自定义,期限有月、季、年三种可选。至于可以开几个圈子,以及是否可以同时开设免费和付费两个圈子,还没有确切的官方回复。而用户可以通过头条号主页加入相应圈子,并设置所发布内容是否圈外可见,以及可以在个人主页中的“我的书架”中管理圈子。
对于头条的未来发展来说,搭架粉丝生态以及围绕粉丝变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过,想让才出生不足三月的头条圈子完成平台的这些期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流量-粉丝-付费用户
过去7年时间里,今日头条用算法推荐的方式在内容聚合应用领域撕开了一个口子。用算法推荐的方式,今日头条不仅变革了内容获取的方式,而且在平台上聚集起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子。
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18年12月,今日头条App以2.39亿的月活用户规模,仅次于拥有2.88亿月活用户的腾讯新闻,而且远超过了新浪、网易、搜狐、凤凰这几家老牌门户。而平台上的头条号账号,也从15年9月的3.5万个则增长至18年3月的150万个。
虽然今日头条在综合资讯领域已经成为了头部应用,但是它也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的问题。同时,在众多内容平台的激烈竞争中,如果这些流量没有持续经营好,也有慢慢流失的风险。从平台角度来讲,头条其实有清晰的规划,以及每一个阶段对应的打法。
对于创作者来说,头条规划了“流量(广告分成、平台补贴)-粉丝(商业植入、电商导购)-付费用户(电商、直播打赏、内容付费等)”这样的发展(变现)路径。早在2017年的创作者大会上,头条就提到了从智能推荐进入智能社交时代,扶持方式也从千人万元变为了千人百万粉。在18年的生机大会(原创作者大会)上,头条新任CEO陈林表示,未来平台要深耕粉丝生态,帮助创作者通过商品功能、头条小店、内容付费、直播等方式变现。
在陈林看来,智能社交绕开了熟人关系链的内容传播方式,而是通过算法推荐帮助创作者找到了粉丝。不难猜测,如今的头条圈子,则是在这样的粉丝基础上,依靠优质内容来形成社区。
头条圈子对头条来说有什么作用?
首先,带来更多自有流量,提高粉丝留存以及粉丝黏性。在微信平台上,创作者的文章通过社交关系的分发,积攒了大量的粉丝,而这些粉丝又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交流。不过,在头条上并没有这样供粉丝交流的地方。这也就有了很多人所说的,在头条看文章在微信运营粉丝的情况,而这一部分流量并不会留到头条上。有了圈子后,头条可以通过算法推荐的方式,让用户找到感兴趣的圈子,让创作者更快的运营起自己的圈子,进而沉淀下用户。
相比微信群500人的限制,圈子的人数上限更高。比如头条圈子官方开通的“头条圈子学院”,目前已经有811人参与讨论。这样大的圈子的不断涌现,也会为头条做营销提供更多可能。在热点新闻爆发后,微信群的互动性很及时,但是很多观点没有被沉淀下来,很多时候是通过截图的方式在流传。头条圈子的内容可以同步更新到feed流、微头条以及头条各大频道,实现信息的更高效分发。另外,虽然微信公众号后台有用户数据分析,但有运营者认为这些数据的颗粒度还是不够细,在提高活跃度、黏性和转化率上还有空间,而头条圈子或许正好可以结合算法、数据和运营优势进行更多尝试。
其次,有利于内容变现,做大营收盘子。据头条方面介绍,头条圈子定位于知识社群,加之开通了付费功能,这也意味着拥有众多粉丝的创作者又多了一个变现的选择。一方面,有利于维护优质的创作者生态;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头条内容付费、内容电商等变现潜力的开发。
头条圈子能否成就头条的智能社交野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