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争夺战:便利店夜未眠
365天、24小时营业,井然有序,提供简单多样又冒着热气的食物。渐渐地,便利店成为了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维度。
如果说炊烟是乡村的符号,那么便利店的灯光就等同于都市,而且是都市极致工业化隐喻下最柔软的一部分。
就像新世相说的,便利店是城市深夜里一盏温柔的招魂灯。
1946年,7-Eleven(7-11)在美国诞生。二十多年后,这家以标准化著称的小杂货铺,来到日本并传向全世界。365天、24小时营业,井然有序,提供简单多样又冒着热气的食物。渐渐地,便利店成为了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维度。
便利店的诞生宛若一个奇迹,但它如今的经营困境与多方鏖战却显得并不那么温情。2018年以来,便利店的发展便略显尴尬。邻家、131便利店均因资金周转问题相继关店。2月19日,界面新闻自多个信源确认,全时北京、天津、成都公司确实已被天津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收购。日前曾有媒体爆出消息,全时便利店将其在北京、天津、成都的连锁门店全部打包出售给银鹭食品集团,而银鹭背后的母公司是全球食品饮料巨头雀巢,雀巢方已对此表示否认,随着全时的又一轮关店潮,接盘全时的悬案或许已经有了结果。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显示,便利店行业的确开始呈现出“降温”趋势,资本市场暴露的问题也敲响了便利店行业的警钟。
如今的便利店想要续命,也许需要更多奇迹。大多数的战役都是无声的,没有刀光剑影,但在便利店24小时明亮的灯光下,自动门缓缓打开,一句“欢迎光临”背后,其实暗流涌动。
01 速生速朽
对于本土便利店来说,速生,何以不速朽,是一个问题。
曾经缔造神话的本土便利店邻家,其主战场北京,是著名的“便利店死地”。
2015年4月初,春寒料峭,7-11便利店北京大区,30多人的管理团队突然同时递交了离职申请,其中包括20多名区域经理、2名大区经理,以及市场开发部门的若干人员。
这30多人迅速集结,完成了从团队建设到公司成立的整个过程——邻里家商贸有限公司,即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横空出世。仅2个月后,在北京的朝阳首府商铺,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邻家便利店开业了。
3年168家门店,所有人都会认同,邻家开店的状态近乎疯狂。但拨开云雾,不难发现,真正疯狂的,是资本。邻家便利店前CEO王磊对媒体透露,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万家便利店。
从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业融资事件超过70起,至少100亿元资金涌入,西安每一天、见福、131、today、邻家等便利店品牌纷纷获得投资,便利蜂、好邻居更是获得资本加码。
然而资本的入局使整个国内便利店行业的格局开始扑朔迷离。在资本的加持下,一些初创品牌舍命狂奔。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便利店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速,门店数量呈井喷式发展,2017年中国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同比达23%,市场规模超1900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便利店的加盟比例与日本等发达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披露,国内近4成企业尚未开展加盟,加盟管理较为松散,而日本罗森、全家、7-11的加盟店占比分别为95%、97%和98%。其实,国内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并非不想发展加盟体系,而是因为供应链能力不足、总部管控以及运营能力薄弱无法应对加盟带来的问题。
差距就是,7-ELEVEn的加盟手册大概有700多页,非常完备。而本土便利店却还处于追求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的初级阶段。
“这是一个悖论,国内的便利店一方面想快速扩张,另外一方面发展加盟模式又遇到困难,所以只能通过直营去扩张,但直营其实会给便利店带来更多的资金压力,进而影响到便利店的发展速度。” 加拿大Advantage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CEO高云飞说。
速生太容易了。但是过快的速度,让它还未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只能依靠资本驱动前行。
以邻家为例,其背后的投资方善林金融,是一家以P2P模式为主的金融集团。旗下有如微美贷、亿宝贷、鑫隆创投、善林宝等金融平台。P2P行业,其要求的快速回报率与零售业的慢,和精细化,和培育周期长之间本身就是冲突的。这无疑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隐患,一旦投资方出现纰漏,获投方将面临随时崩盘的可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