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手机系统的霸主,为何在无人驾驶上踏入了两个极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来源 | 佘凯文
日前,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公布了2018年度的自动驾驶年度成绩单。在榜单中共有48家公司,呈现了他们在2017年12月1日到2018年11月30日之间的路测成果。
在这份榜单的公司中包含了各大技术公司和车厂,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谷歌旗下的Waymo,在榜单上Waymo的数据一骑绝尘,而另一个“亮点”当属苹果了,因为苹果和谷歌虽然在手机系统领域占据整个市场99%的份额,但是在无人驾驶领域要不是有Uber,苹果就要垫底了。
谷歌领头,苹果倒数,无人驾驶的两个极端
报告主要对在加州进行了车辆路测的公司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主要数据是各大公司的车辆脱离情况,所谓车辆脱离是指车辆需要人工进行干预的情况。
首先看一下各大公司的测试里程量。
数据来源:DWV自动驾驶脱离报告
从测试里程上来看,Waymo以111辆车跑了2034539公里,平均每辆车达到了18329公里,在里程上是第二名通用的2.8倍,更是第三名苹果的16倍。可惜这份榜单并不是以里程量来进行排名,不然苹果虽然被谷歌吊打,但好歹还是排在第三至少能看,所以还需要看看各家的“脱离”情况。
数据来源:DWV自动驾驶脱离报告
在整体排名之中Waymo以压倒性的数据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Waymo在每行驶1846.8公里时才需要人工干预一次,甚至甩排名第二的通用一倍之多,在整份榜单中,来自中国的Pony.ai和百度分别排名第5和第7位。
而苹果在每行驶1.8公里就需要一次人工干预,而要不是有Uber这个“演员”在苹果就该垫底了。
三个方面体现苹果与谷歌的差距
在花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之后,按理来说苹果的技术不该如此落后,与谷歌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在三个方面苹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团队内部不统一,影响技术发展
苹果内部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时,在各个方面都曾出现过巨大的意见分歧,在2014年苹果宣布启动“泰坦计划”之时,就因到底是发展“全自动还是半自动”的无人驾驶汽车而出现争论,据当时媒体报道,首席设计师Jony Ive希望研发全自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和谷歌Waymo一样,而当时负责无人汽车的总监Steve Zadesky则希望是半自动的。
这个分歧点一直持续了2年之久,直到2016年苹果最终决定了研发“全自动”方案,而Steve Zadesky则选择了离开苹果。
之后,苹果又在“造车”还是“打造苹果无人车系统”上出现分歧,又是半年之后任命Bob Mansfield来作为团队领导,才确定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层面的研发,而不会选择自己造车。
在苹果内部甚至还一度因采用什么系统语言编程也产生过较大的争论,在苹果无人驾驶的各种问题上策略方向摇摆不定,极大的影响了团队的内部和谐,期间数百名原就职于苹果无人车项目的员工选择了离职。
反观Waymo,虽然在Waymo自谷歌独立之前,也存在一些人事上的问题,例如作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的创始工程师,Anthony Levandowski与当时的项目负责人Chris Urmson积怨已久,之后两人先后离职以及一些高管离开,但是Waymo的策略方向一直都未改变,继任者John Krafcik也一直都在执行Waymo打造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策略,将Waymo人事变动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而在John Krafcik上任的这几年中,也再未出现较大的人事变动,没有了团队的内部分歧使得Waymo可以更加专注。
2、苹果身体力行体验“闭门造车”
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模式上苹果和谷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谷歌选择了“高调”而苹果则延续了其“低调”。
谷歌的“高调”在于谷歌自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以来就与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车厂方面,Waymo和菲亚特、捷豹等公司先后建立和合作关系;今年2月12日,日产雷诺联盟又宣布加入谷歌阵营联合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而目前,还有包括三菱汽车在内的企业联盟也已开始与Waymo就合作事宜进行磋商。
在渠道方面Waymo也是采用广泛合作的方式,例如在2017年Waymo与全美第二大的打车服务公司Lyft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试行项目和产品开发努力来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带来主流市场。除此之外,Waymo还与汽车租赁公司Avis进行了合作,并且还有汽车经销商Auto Nation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维护和支持等服务。
在车辆技术方面Waymo也与英特尔、英伟达等处理器、芯片厂商合作加强无人驾驶汽车的计算能力。
并且在市场宣传方面Waymo也是选择了怎么高调怎么来,Waymo与五家美国公益组织一起向民众普及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优点,提高品牌的接受程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8492.html
- 上一篇:想知道楼市的真实走势,先读懂这两个关键指标
- 下一篇:折叠屏手机是不是“假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