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特斯拉Model 3,马斯克在中国难过“交付关”
“王先生您好,原定本月底的交付将预计推迟到3月初。具体时间我们会根据进展,即时跟您保持更新!”
原本在2月27日应该拿到车的Model 3准车主王辉在几天前收到了这条令他不太愉快的微信。
不仅是他,首批几百位热切期盼特斯拉Model 3的车主都似乎还要多等上一段时间。因为清关的原因,特斯拉原本在2月底对首批车主进行交付的计划被迫延迟了。
图片来自东方IC
相较于这些车主,沈峰的心情就不仅是郁闷——更多的是气愤与无奈。已经等了Model 3 三年的时间,最早交了预付款与“大定”,但他却不在首批车主的名单里。“后预定的人都拿到了车,这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大傻子。”他自嘲。
“没有获得足够尊重、特斯拉没有按照流程操作、管理混乱”是部分车主向36氪讲述的在预订了特斯拉之后的糟心事。“规模交付是产品上市后的下一个难题。”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经这样说。如今,这些车主的抱怨背后的故事是:即使是作为造车新势力们的教父,跨海作战的特斯拉也在“交付”这条路上走得磕磕绊绊。
Model 3的火热
2月22日,载有1837辆特斯拉纯电动车的滚装船“晨蝶号(Morning Cindy)”驶入靠泊上海外高桥港区的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其中大约有1600辆特斯拉Model 3。开放预订3年后,中国市场上终于有了实车,比美国市场晚了1年零7个月。
这或许是让很多汽车企业高管“惊掉下巴”的事情,而更让他们惊讶与艳羡的是:即使这样,在现阶段,人们依旧对特斯拉充满热情。
春节期间,看车的人络绎不绝,“POS机店里都备了7、8个。”亦庄体验中心的一位销售如是说。即使过了最旺季的春节,在2月里北京华贸特斯拉店里试车、看车的客户一天能达到100人。
36氪前往华贸店探访的时候,是个周四的下午,即使是这样,1小时内大概也有10位左右的新增客户,大部分客户都奔着Model3来,其中以女性客户和家庭群体居多在,这也与Model3相较其他车型车身更小、价格更低有关。“平均单店的日成交量大概为十几台。”一位销售如是告诉36氪。由于Model 3的火爆,特斯拉甚至给销售提升了KPI考核的指标。
此前,特斯拉曾经推出“车主引荐奖励计划”。老车主可以生成一个自己专属的引荐链接,朋友通过这个链接下单购车可以获得一定的优惠,而老车主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最高奖励是:卖出50台车后,老车主可以获得一辆即将在2020年交付的、价值百万元的Roadster 2。
在Model 3上市后,中国市场上已经有5、6位老车主达到了“推荐50位新车主”的标准。感觉“被薅了羊毛”的特斯拉,也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暂停这个奖励计划。
(图)
从Model S、Model X到Model 3,马斯克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公司”更近了一步。2018年,Model S和Model X卖出了将近10万辆,而Model 3一款车就卖出了将近14.6万辆,这也让它成为了2018年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车。
特斯拉2018年全年申请注册的Model 3数量突破19万,2018年Q3生产的8万辆电动汽车中已有66.4%为Model 3,美国市场交付达5.6辆,环比增长203.8%。
根据马斯克在Twitter上的信息,2019年,特斯拉将交付40万辆新车,这无疑得益于Model 3的热销。但在特斯拉这个小众品牌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问题也随之而来。
头疼的交付
现在摆在特斯拉面前最头疼的,或许就是交付问题。
2月22日,在北京金港,特斯拉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交付仪式,活动上,特斯拉宣布开启一种全新的交付模式——特意到家。特斯拉方面表示,在满足条件、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由特斯拉员工将新车直接送到消费者指定的接车地点。
看起来是方便了消费者,但这实际上是一种权宜之计。由于特斯拉的渠道是直营模式,线下店从数量到规模上都非常有限,忙于给潜在客户进行试驾、介绍的同时很难再抽出精力用于进行交付服务。虽然特斯拉表示可以选择,但显然更倾向于“特意到家”这个交付模式。但消费者似乎并不太埋单。“中国消费者喜欢到店里提车,这样可以检查。有问题也方便处理。”准车主徐毅如是说。
更让一些车主不满的,则是特斯拉的服务降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