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小米升级,苹果降级,价格是如何决定品牌生死的?

03-01 IT文章

小米升级,苹果降级,价格是如何决定品牌生死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陈文中k

就在上周,雷军举办了小米9的发布会,贯穿发布会的关键词是“全息炫彩色”,“好看又能打”、“全曲面机身”、“感动掌心”、“AI三摄”、“无线快充”。

但到了最后公布定价的环节,雷军称这是一个“空前的难题”,“睡不着觉”。

尽管在发布会前夕,雷军已经在微博造势,小米9是小米的旗舰机,一定要去掉性价比的束缚,专心做最好的产品,不惜代价,疯狂堆料,期待能卖到特别便宜的价钱,完全做不到。

最终在一番犹豫和纠结之后,雷军“怕步子一下迈太大”,将价格定在了2999元。

小米升级,苹果降级,价格是如何决定品牌生死的?

而就在本月初,苹果的二号人物,“女魔头”零售主管阿伦茨离职了,苹果也全线下调了产品的价格,iPhone XS Max在第三方平台下调了1500元之多。

为啥使得小米一战成名的“低价”“性价比”不好使了,反而成为low的代名词了?

而以“手机中的奢侈品”定位的苹果,“高端、高价”,也不好使了,不惜下调价格而自救?

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价格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智能手机的市场变化

智能机发展的明显的情况是从“科技导向”转化到了“消费导向”这一阶段,手机技术从身份识别从密码、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摄像头从单摄、双摄、三摄到AI摄影,屏幕从视网膜屏到刘海屏、全面屏,似乎已走到了技术发展的瓶颈。

市场上看从早期的“发烧友”、“数码尝鲜者”人群、迅速扩大到城市白领早期主流人群,后面又蔓延到五环外、中老年人等后知后觉人群,市场市场明显进入了成熟期。

在早期的科技导向阶段,苹果通过技术上的优势,比“业界领先5年”,通过高价的定位,从而站在手机链的顶端,攫取了大部分的利润。

并且高价的定位,进一步奠定了苹果的高端属性,一个上班族,咬咬牙花上一个月薪水时购买一部苹果手机时,即时一个毫无经济能力的人要“卖肾”才能买上一部苹果手机时,反过来又奠定了苹果的价值。

但是到了“消费导向”这一阶段时,产业链足够成熟、各个手机品牌手里拥有的技术差别并不大,技术并不能引领代差了,或者说技术上的差异消费者也无法感知,不管cpu是骁龙845还是855,摄像头是2000万像素还是4000万像素,对一个用户刷刷抖音,看看视频有什么影响?

这时智能机从“少数人的需求”演变为“社会基本需求”了,市场的一个特征就是高度分化,需要有不同价格,不同配置的手机去满足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的需求。

而这个时候,小米原来通过“成本定价”,来开疆拓土的“性价比”政策,就会失效。

我们可以拿汽车市场来举例说明,当福特以850元美元的价格推出T型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使得汽车变成美国每个家庭可负担的代步工具,福特的低价政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汽车普及后,汽车从“少数人的专有物”变成了“大众代步工具”,汽车市场出现了分化,从满足功能转向满足社会需求,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更漂亮、更大气、价格更高的汽车。

当福特还在坚持生产T型汽车的时候,他的对手雪佛兰推出了各种新式样和颜色的汽车,并在汽车的舒适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等方面大做文章。

最终福特公司惨败,自身也降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失去了其行业领导地位。

苹果的问题是什么呢?

“女魔头”阿伦茨作为奢侈品行业的高管,犯了一个策略性错误,将苹果手机这种科技产品向“奢侈品定价”,但智能手机不同于普通消费品,最大的问题是贬值太快,曾经高达十几万元的奢侈品手机Vertu,现在早已不见了踪影。

所以对成熟市场来说,用产品和营销手段建立起品牌的区隔,定价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来看以下一个试验。

维尔茨堡大学的价格试验

几个研究者在维尔茨堡大学做了一项实验,试验内容如下:

把一辆开了10年的欧宝 Kadett E给60名德国机械师和汽车经销商看。

研究者之一说,他女朋友砸凹了汽车,自己心里很矛盾不知道它还值不值得修。

他提到,他认为这辆车值2800马克。“照您看来,这个价是太高还是太低呢?”

接下来,他请专家们估计这辆车的现值和维修成本。专家们对汽车价值的平均估计是2520马克。

研究人员又把同一辆车拉到另一组机械师面前,这回,他们说自己估计这车值5000马克。

结果,第二组专业人土的平均估计是3863马克,高了足足4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