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央视曝光流量造假背后:为什么流量明星,骗不了直男的钱?

03-01 IT文章

央视曝光流量造假背后:为什么流量明星,骗不了直男的钱?

刀哥说

前不久,央视记者调查了8位流量明星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8人的网络传播数据均有造假、虚高的问题。某位当红艺人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的微博,竟然获得了超过一亿次转发,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其实,流量造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四个字:粉丝经济。

用尽一切办法,营造出繁荣的假象,他们成功让无数粉丝进行冲动性消费,粉丝甚至会不惜违法,花钱买爱豆的身份证、护照、航班等个人信息。

不过,有一个群体,盐油不进,那就是——直男。

央视曝光流量明星数据造假,算是替虎扑直男出了口怨气,但吴亦凡、蔡徐坤“入侵”都在其次,直男最糟心的是商业价值被鄙视了,本该是盟友的名记杨毅还做了一回“插刀教”:怨不得人家NBA啊,实在是你们直男的生意太难做了。

深受刺激的直男开始反击,某位艾弗森、麦迪和林书豪的球迷猛晒账单,自证购买力,他的剁手战绩包括:

改版的马刺版麦迪单标G球衣,2500元;

艾弗森的G板球衣3000元;

林书豪的GI球衣3000元;

其他球衣大约2000元;

球鞋N双,没有透露具体价值;

游戏使命召唤OL花了3万;


粗略一算小十万,他还不忘补刀:不是直男不花钱,而是你的东西不是我的心头好,我懒得花而已。

然而在号称直男大本营的虎扑,大家并不领情,跟贴讥讽者大有人在,“你对女人的战斗力一无所知”,有人甚至搬出老梗,自嘲消费能力的正确排序是少女、少妇、大妈、孩子、老人、狗,最后才是男人。

其实,中国男士的消费能力的确超过了女性。

中国银联连续10年追踪移动支付数据发现,2017年中国男性月均网络消费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败家汉子实锤了。

波士顿咨询也认同这个观点,他们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晒过报告,中国男性的年均消费支出达10052元,已经超过女性。直男再不是“腹中有货,兜里没钱”,充满反物质情绪的屌丝。

既然“男不如女”只是谣传,直男也有相当的粉化购买力,为什么没人开发他们的商业价值?

原因相当复杂。

2016年虎扑步行街首次票选最美女神,赛制仿照世界杯,规则严谨,最后贾静雯摘得花魁,亚军到季军分别是高圆圆、林志玲和张梓琳,贾、林两位都是年过四旬的冻龄女神,高圆圆从2000年清嘴广告开始也红了16年,张梓琳是名模,上过综艺,演过电影,但在娱乐圈普世度一般,这个结果多少出人意料。

次年的第二届步行街选美更离谱了,女神排位依次是邱淑贞、高圆圆、王祖贤和朱茵,邱、王二人都是年过五旬的奶奶级美女,朱茵也是70后,当红美女如景甜、郭碧婷、迪丽热巴等人反而首轮出局,

2018年的结果终于接了地气,分别是佟丽娅、高圆圆、刘亦菲、林允儿,但除了高圆圆三连亚,也只有林允儿勉强算是90后,花边新闻里常见的美女一个没有。

考察虎扑的数据,31-35岁用户占比最多为33%,说明核心是80后,这个群体忘不了“朱茵眨眼、张敏回眸、青霞喝酒、祖贤穿衣、淑贞叼牌”的高光时刻,并不奇怪。

央视曝光流量造假背后:为什么流量明星,骗不了直男的钱?

虎扑用户的年龄构成

68年生人的邱淑贞98年息影,67年的王祖贤除了2004年拍过一部《美丽上海》早就离开公众视线,再加上入围女神还有林青霞、李若彤、张敏、钟楚红、李嘉欣,说明直男有着固执而落伍的审美倾向。

不管新产品还是新女神,都很难打动他们,香艳如火箭少女101亦不能施加决定性影响,想想看,一个愿意为68年邱淑贞而不是98年杨超越埋单的群体,生意怎么做?

直男有钱、有粉化消费意愿、败家实力不俗,比起追星的少女,究竟少了什么?

粉化消费不是打车和外卖,烧钱就能刺激需求,粉丝经济拼的根本不是刚需,是伪需求,是冲动消费,是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的带货能力,说白了,就是你愿意为情怀,为信仰,为不时之物缴多少智商税。

直男不是没钱,而是变现太慢了。

美媒分析了去年NBA球星的球鞋销售收入,发现乔丹、科比、韦德、詹姆斯和险些退役的德里克·罗斯等老牌球星全都在榜,冠军乔丹1.1亿美元是勒布朗·詹姆斯的3倍左右,杜兰特、哈登和库里三位当打球星分别只有2500万、1400万和1200万。

央视曝光流量造假背后:为什么流量明星,骗不了直男的钱?

球鞋带货新不如旧

可见直男并不轻易服人,尤其害怕粉错人,他们的偶像需要经得起岁月历练,才能产生价值认同,这就注定与冲动消费绝缘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