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服回潮:故宫宫廷文化与独立服装设计师的一次碰撞
顾莹樱是ICY全球设计师平台的创始人,这个平台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是20到35岁的年轻女性。某种程度上,ICY更多扮演的是独立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对接者”——这既解决了独立设计师市场扩展能力方面的薄弱,也让消费者拥有了在时尚设计服饰方面更多的选择。

设计师显然是ICY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当顾莹樱将故宫宫廷文化发来合作邀请的消息告诉旗下的几位设计师伙伴时,她们的反应都出乎意料的踊跃。在此之前,ICY曾经在纽约时装周上举办过一场大秀,但与故宫宫廷文化的合作显然比大洋彼岸的大秀更加引人。
设计师的热情反应其来有自——伴随国潮复兴的大趋势,国内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而故宫文化毫无疑问成为这一情绪的出口,从初始的文具周边到最新的“上元节”、火锅店,故宫已经成为了促进年轻族群消费的顶级流量。而在设计师看来,其本身在艺术上的巨大可探索空间也让她们感到兴奋。
种种因素快速促成了故宫宫廷文化与独立设计师们的“联姻”,一场名为“吉服回潮”的营销事件就这样被张罗了起来。

一场关于东方美学的试验
“虽然东方美学有悠久的历史,但当下的中国是没有美学基础的”,顾莹樱说这话时没有一丝迟疑。在采访的过程中,她自始至终敢下判断并且勇于表达观点,这多少和她身处艺术氛围浓郁的圈层有关。
但此前的她并不是这样,她和她的团队更多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她也更乐于自己的新公司ICY被人们视为一家带有技术属性的平台,而不仅仅被视为服装的销售渠道而已。
但无论如何,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首要目的还是穿着好看。“宫廷美学是东方美学的集大成者,虽然我们更讲究写意而不是写实,但服装本身的特性也要求我们要将抽象的东西用更具像化的美学方式表达出来”,顾莹樱说。
显然,具象不可能通过宏大叙事体现出来。虽然面对着故宫宫廷文化这个浩荡的IP“富矿”,顾莹樱在接到合作邀请时,脑子里迸出的第一个问题却是“如何找到一个足够小的具有穿透力的突破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头脑风暴后,团队最终确立了“吉服回潮”的概念——在《后汉书·安帝纪》中就曾有“百官皆吉服”的记载,“吉服”的本意泛指在吉庆场合和时节里,古人们求取喜庆、吉利时穿着的专属服饰。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这个概念有足够的说服力: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时尚态度的仪式感彰显,并且与“集福”的同音多少还带着点讨好彩头的中国味道。
在确立了主概念之后,从旗下众多的独立设计师中挑选适合的合作对象,成为了另一件与最终成败休戚相关的事情。最终,能够参与到“吉服回潮”的设计师总共有五位,涵盖从资深到新锐的各个年龄段,并且设计师选择的首要条件是“对中国的书画诗酒茶有所了解”。
Min Wu就是五位设计师中的一位,她不仅对于中国的白酒文化很有见地,海外留学的经验让她对西方酒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体系,这正是ICY希望合作的对象——既具有东方文化浸淫下的审美,同时兼具西方视野。面对着多达180万件的故宫珍藏宝藏,Min选用了《宋广草书太白酒歌轴》等三幅书画,将中国书法的挥洒肆意融入服饰,最终设计出了名为“酒歌长乐”的系列。
在Min之外,deepmoss创意总监Dido Liu设计的“海错祥瑞”也给顾莹樱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于清代画家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原书中300多种生物成为了Dido发挥创意能力的“调色盘”。
事实上,当Dido交付设计初稿时,顾莹樱感到疑惑。因为鱼和生物等设计元素一会儿绣在袖子上,一会儿绣在领口,没有一个位置是正的,这多少会挑战消费者的既有审美理念。在与Dido深入交流之后,她理解了设计师的用意,对这个系列的态度也立马从略微负面转向了非常喜欢:“面料采用了纱,这寓意着海洋,当女孩们穿着衣服走在街上时,人们就会发现衣服流动了起来,因为上面的生物开始变得神出鬼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2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