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编程从娃娃抓起

03-06 IT文章

编程从娃娃抓起

编程从娃娃抓起

撰文 /   ©  AI财经社 唐煜

编辑 /   ©  赵艳秋

晚上10点半,在一家少儿编程机构随手报名线上试听课后,不出5分钟我就接到了机构老师的电话,“孩子多大了?有编程基础吗?您看欧美国家的小朋友从5岁就开始学编程了,下一代的竞争一定是人工智能科技的竞争哦!”

 

热情推销20分钟后,我们互加了微信,这位老师一连甩来五篇育儿指南,掺杂着“埃隆∙马斯克9岁开始学习编程、马克∙扎克伯格10岁开始学编程、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也是12岁就开始接触编程”的名人故事,描绘着编程怎么给孩子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6年少儿编程热在国内抬头,根据教育媒体芥末堆的统计数据,有6家少儿编程公司获得天使轮或A轮融资。但在不长时间里,在奥赛当道、缺乏政策加持的境况下,少儿编程市场一度不温不火。直到国家政策强调要“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主流基金进入为这一赛道的起飞做准备,少儿编程班才在去年底今年初再度升温。但它依然没有摆脱兴趣班和选修课的标签,在新一轮风口之下,依然在半山腰艰难地攀爬。




01

被裹挟的家长和孩子?

2016年前后,少儿编程班在国内成为新宠,大有要再造一个“奥数班”的势头。而这股风潮的发源地似乎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2014年,一场计算机编程教育运动正在全美大地不断扩大,就连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也为一个“编程1小时”的活动录了宣传视频,称那一年全美有4800万人报名参加了这项编程普及活动,并号召更多年轻人学习编程技能。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有9个州的决策者给计算机科学课设定了与数学相同的学分。“之前,计算机科学跟木工课的地位相差无几。”异军突起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程序”已经无处不在,编程成为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少儿编程迅速在社会上走红。2017年暑假,看到在大学当教授的同学在朋友圈分享孩子学编程的视频,林蒙心动了。这位理工科出身的爸爸先是给10岁的儿子嘉嘉网购了一本讲Scratch少儿编程的书。和他预想的不同,里面不是枯燥的代码,而是图文并茂,通过拖拽积木形状的彩色模块来制作动画和游戏,学习构成程序的命令和参数。

对于少儿编程,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一类偏向于机器人编程,最有名的是乐高机器人,通过组装出比如一辆小车,再在一个带有液晶屏的小盒子上用拖拽模块的方法“编程”,让小车抵达目标。另一类更偏向于编程语言,通常从Scratch起步,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针对6岁以上孩子开发的一款编程工具。孩子即使不会英语、不会用键盘打字也能学习编程,然后逐渐进阶到如Java、C++、Python等代码编程。


编程从娃娃抓起

乐高机器人的各种零件


林蒙先是让儿子在电脑上对照着书模仿,后来发现这种照猫画虎的学习不够系统,就花了2000块给儿子报名了一家知名线上编程机构,一期有10堂录播课,课后有老师线上修改作业和讲解难点。

 

对于读三年级、9岁的嘉嘉来说,这个线上编程班的每一步都是挑战:从下载指定的谷歌chrom浏览器,打开网站,找到课程,把作业保存到云端,再录屏提交给老师,流程复杂。刚开始嘉嘉总记不住,林蒙得在旁边指导。有的编程语言没有完全汉化,还要借助老师给的中英对照表,加上有时涉及物理和数学知识,读懂意思都很费劲。

 

刚开始学编程,嘉嘉就哭了鼻子。在设计一个女巫骑扫帚在森林里闯关的程序时,第一次他把X和Y坐标轴搞错了,火球从女巫的头顶射出来,第二次因为不懂X轴正向和负向的概念,火球又从扫帚屁股出来,他怎么也找不出错出在哪儿,坐在电脑前急得掉眼泪。林蒙也没法教,最后是线上求助老师后才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有一次,林蒙突然听到嘉嘉在房间里放声大哭,电脑突然死机,他费尽心血写的代码全没了,哭得控制不住。林蒙只能安慰儿子,这种事情在爸爸妈妈工作中特别常见,下次要记得吃一堑长一智。“对小孩来说其实挺考验的。”林蒙说。

越是目睹儿子在编程中经历过的挫败时刻,林蒙越是能感觉到班上很多家长的不理性。在那个三四百人的编程班QQ群里,汇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家长,有的小孩只有五六岁,没什么英语基础,学习遇到困难,就有家长在群里抱怨:“老师,怎么别人都会就我们家孩子不会做作业呢?”、“怎么我家孩子学了半年只会模仿,一点创造力都没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