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烂片”?

03-07 IT文章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烂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一起拍电影,作者|吕世明

“说实话,我现在有点想念‘烂片’了。”

A君是某影城经理,当他拿到3月院线影片目录时,不由得咂咂嘴,叹口气说:“目前我已经放弃三月,即便《惊奇队长》过十亿,这个月可能也非常不理想。”

进入三月,内地院线目前除了本周即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影片《惊奇队长》之外,《阿丽塔:战斗天使》将进入收尾,《驯龙高手3》和《绿皮书》口碑已经非常的好,卖得也不错,但仍然难撑大局。

迄今为止,通过对猫眼&灯塔(暨原淘票票)专业版APP的观察,情报君发现在《惊奇队长》之后,三月大部分定档影片的想看指数均未超过10万人,市场低迷可见一斑。

去年三月内地有春节档的长尾效益,加上《黑豹》《环太平洋2》《古墓丽影》等影片,整体票房突破50亿;2017年四部进口大片《金刚狼3》《金刚:骷髅岛》《一条狗的使命》和《美女与野兽》共同撑起了33亿票房。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烂片”?

2019年第一季度,可能因为三月低迷,达不到预期的增幅,这使得院线影城对于“国产烂片”反而有了一种莫名的期待。

三月现状:把冷档期让给引进片,国产片宁愿头铁进春节档

其实总体来看,近年3月大都成为了进口片大片扎堆上映的时间节点。因为2月是内地的春节档,同时也是美国电影学院(暨奥斯卡)的颁奖季,商业性的大片数量较少。颁奖季之后,会有一些 “蓝领影片”上映来满足部分影迷。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烂片”?

▲注:2014年前的猫眼评分参考性较低

同时伴随着好莱坞Metoo风暴和黑人电影崛起,近两年像《灰姑娘》《黑豹》《惊奇队长》这样影片也可以在奥斯卡颁奖季前后上映,女权、多种族和黑人也更多可以在好莱坞占据到相对主动的地位。

近八年,国产片可以进入三月票房榜TOP3,大都是一些春节档长尾效益明的影片。目前似乎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和《叶问3》算表现不错,其他大部分国产片均乏善可陈。

今年春节档影片扎堆,导致除《流浪地球》之外的大部分影片盈利状况都不理想,甚至《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有可能面临巨额的亏损。虽然《新喜剧之王》整体制片费用不高,但面对目前国内巨额的发行费用,也使得该片整体盈利状况非常不理想。

其实像《廉政风云》《神探蒲松龄》此类影片,是完全可以填补到目前3月档期的空缺的,毕竟在观众群体更庞大、影迷口味更挑剔和口碑下沉迅速的春节档,没有过硬的实力是无法驻足的。

反过来再看,就目前的情形,即便《惊奇队长》有10亿+的表现,但仍然缺乏更多的进口A级大片、3月这个以往进口片主导档期,因仅有一部《惊奇队长》,导致目前档期有相当的真空,国产片不能及时补位是很大的遗憾。

本来在3月8日要上映的文艺片性质的《过春天》和俞飞鸿主演的《在乎你》,但迫于《惊奇队长》的压力,两片纷纷调整档期。更令影城头疼的是,3月22日将扎堆上映6部进口小片,但没有一部可以独撑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烂片”的背后:项目开发滞后问题长期存在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在前导开发期往往是参考往年的成功案例,虽然在成熟电影产业体系下,续集、衍生和附属产品的开发是很必要并节约成本的,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在市场和观众变更和迭代速度加剧的情况下,项目的开发仍然长期滞后于发展。

当然,前面影城经理所提到的“烂片”,并不是指票房低、评分差的影片,而是最近几年一些票房尚可、评分不高,快销品色彩浓重的影片。但这些影片在面对其对应观众和粉丝的评价,反而大都是及格甚至良好的。

譬如前两年“争议巨大”的郭敬明,四部《小时代》票房累计近18亿票房,虽然整体评价惨到不行,但对于内地票房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烂片”?

同样,在《致青春》之后出现的若干部票房尚可的青春片,也都面临着高票房、低评价的局面;甚至像《大闹天竺》《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这样的影片目前我们都极难看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