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个多少有点意外的城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卢俊团队,36氪经授权转载
往日,人们只要一说到长江三角洲,除了上海这个最强劲的老大哥外,总是会把苏州、无锡、常州用一简明的称呼进行概括“苏锡常”。
就如同文学中喜欢用韩柳、李杜、苏黄米蔡来并称几个实力相当的大人物。
作为世界少有的主城区人口总量均超过200万,规模相当、实力相仿、文化相同的城市沿着沪宁线一字排开,这在世界的城市格局中少有,在中国的城市格局中也仅此一例。
但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三座城市在彼此的融合与竞争中呈螺旋式上升的同时,我们似乎又听到了另一些争议的声音,从我刚入行开始就从来没断过。
我们不禁好奇,常州,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如果我们把叙事的格局再放大一点的话,实话说,常州确实有着不少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首先,常州是个具有冲突感的城市,这里的古老和后进交织在一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格局之争纷纷扰扰。
3000年以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了淹城,到了隋唐,常州又成为了州府所在地直至近代,地域范围囊括了如今的镇江、无锡等地,清朝时期常州就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美称,经济繁盛,声名显赫。
伴随着近代上海的开埠和崛起,无锡人开始积极参与到上海的开发,通过荣唐薛杨等一群民族资本资本家的努力,无锡工商业快速崛起,到抗战前夕,无锡已经跻身中国“六大工业都市”行列,至于后面无锡脱离常州后独立成市,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这次的分手直接形成了苏锡常三足鼎立的局面,当然最大的转折点来自于1990年。
当年,中央宣布开发浦东,靠近上海的苏州近水楼台先得月,乘势而起,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并从上至下的推下属县级市大量引进外资企业,苏南乡镇模式开始在此发端,苏州大市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GDP开始神奇的一路飙升。
无锡窥见苏州的崛起后,也开始在高新区抢夺外资的流入,但整体流入量要远少于苏州地区,而常州则没有跟随苏州的道路,始终坚持走着以本地民营为主体的常州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许结果早在选择的那一刻起便已注定。
90年代起,苏州放开手脚全面外资化,常州坚持走民营化之路,无锡介于两者之间,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资本对经济的推力越发明显。苏州始终在无锡前面,无锡始终在常州前面,排位至今从未发生过改变。
02
当然,看起来弱和真的很弱是两码事。
这点如果用来形容常州,就尤为的合适。从本质看,常州看起来的尴尬以及没有存在感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强了,从而反衬出自己“弱小”。
但如果把对比的轴线拉到全国范围看,常州还是有相当大的城市能级的,甚至超过了石家庄、哈尔冰、厦门、温州等我们耳熟能详的重点城市。
图片数据来源于自媒体“常州新楼市”。
相比于强劲的城市能级,让我们看不懂的却是隐藏在这样基本面下的神奇的常州房价。
我们先来看看常州楼市目前的基本面。
根据克而瑞提供的数据,2018年常州共计供应商品房853万方,同比增加了26%,但成交面积却下滑了13%,只有704万方,成交均价为13410元/平,同比增加了25%
从表象的数据看,常州楼市与全国楼市表现出了同样的行情,但如果仔细对比下成交均价,你会发现常州楼市表现出的第一个出奇的地方。
常州房价出奇的低。
当然,房价这种价格上的高低是需要放在同一个能级城市的维度上对比才会有意义。
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7年度全国重点城市的房价,常州的房间中位数是11501元/㎡,在重点城市中排名40,中国很多县级市的房价都要比常州高很多。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窥探常州内部各区县的房价基本面,你会发现常州房价另一个出奇的地方。
常州房价出奇的均衡。
如果用房价分布来评价城市的发展水平,我们会发现多点开花的均衡性和分散布局的基因在常州这座城市一览无余。
经过15年区划调整后,常州目前分为新北、天宁、钟楼、武进、金坛五区和溧阳一个县级市,其中的钟楼和天宁两区为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均价为1.47万左右,相对于最偏远的溧阳1.17万的均价,两者之间的价差仅在3000元/㎡左右。
如果对比其他重点城市,你会发现这种价差确实让人出乎意料,房价的均衡性往往体现为城市发展的均衡性。
03
根据我们最新的市调,常州房价“被打散”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BRT快速公交的发达真的是超乎想象。
至2018年,常州BRT运营已经10年了,是全国第三个也是江苏首个运营BRT的城市,这种像子弹头一样的候车室在常州随处可见。
BRT的出现就像子弹头似的将各个区进行了串联,每天承载着常州1/3的出行人流,全系统线网总长竟然超过了出人意料的300公里。
更神奇的是,常州BRT竟然还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詹天佑奖”的城市公共交通项目,内行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奖是多么的难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