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女性平权与提高生育率不冲突 | CEO说

03-07 IT文章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女性平权与提高生育率不冲突 | CEO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三八妇女节将近,男女平权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地位普遍提高的现状又在生育意愿面前面临了新的挑战。

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规定了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以及不得询问生育意愿等内容。该政策旨在维护女性职工的平等就业权利,但因怀孕和哺乳期间势必会增加企业劳工成本、导致了该政策的治标不治本。

对此,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发表了一篇关于女性平权与生育率是否相关的文章,梳理了欧美国家值得借鉴的促进平权的相关法律和条例,并给出了促进我国男女平等的一些建议,主要观点如下:

欧美国家可借鉴的法律和条例:

  • 扩大幼托服务。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法国等国,由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儿所,帮助职业女性产后可以尽可能地恢复工作。
  • 弹性办公和在家办公。提倡企业允许员工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尤其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女性可以在家办公。
  • 完善公共设施。北欧国家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哺乳室、童车走道灯等各种贴心的育儿便利设施。
  • 保障单亲家庭,使非婚生小孩在法律和福利享受同样的待遇。
  • 允许高科技手段生育,降低育儿的机会成本。
  • 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措施:

  • 缩短中小学学制。12年学制教育不仅加重了养育的负担,而且压缩了高学历女性来择偶和生小孩的时间窗口。可将中小学从12年缩短到10年。
  • 提倡子女随母姓。
  • 此外,梁建章还表示,想要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就应该整个社会形成共识:男性要积极参与抚养孩子和其他家务。从这个角度来讲,男女更加平等的社会反而有利于提高生育率。

    总而言之,梁建章认为女性平权和提升生育率并不一定会有冲突,这在很多高福利的国家已经得到了验证。如果整个社会从政策上和观念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让中国的女性有更多资源和途径,自由地选择什么时候生、什么方式生,那么整个国家生育率就会提高。(钛媒体编辑陶淘整理)

    以下为梁建章文章全文:

    又逢三八妇女节,中国女性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大幅度提高,无论从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水平都是世界上比较高的。 但是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社会上出现了女性平权的担忧。最近,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规定了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以及不得询问生育意愿等内容。

    应当说,上述新规的确体现了政府对于女性的关爱,旨在消除当前职场存在的种种性别歧视。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迎接新规的不只有掌声,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给面试官支招的网络段子。

    比如在面试不能询问婚育状况的限制下,那么可以问:“公公婆婆带孩子身体可硬朗”“幼儿园收费多少”“一个孩子寂不寂寞”。还有网友更直接地表达了悲观态度:“好了,这下企业直接不招女性了。”以上表述虽然具有调侃成分,但是也流露出民众的无奈心理,以及普遍不看好新规实施效果的判断。

    新规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还是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因为目前的现实是:当女员工身处怀孕和哺乳期的阶段,的确会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负担。企业则有太多办法把这些成本转嫁给职业女性和他们的家庭,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只是表象之一。尤其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职业女性的生育率已经处于超低水平。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受过大学专科、本科教育女性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仅有0.83和0.79,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这是因为中国的育儿成本几乎是世界最高的(我在以前很多文章已经分析过,相对于收入来说,中国房价和教育成本是世界最高的),政府只有通过大幅度财政补贴,才有可能使得生育率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初步测算,每年需要拿出相当于GDP的5%的金额(相当于四万亿元左右),以现金和减税的方式来鼓励生育,才有可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附近。

    那么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会不会加剧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呢?这应当是很多年轻妈妈或者未来妈妈们特别担心的问题。

    不妨先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在发达国家里,北欧国家的生育率最高,而他们的女性地位也是最高的。那么,北欧国家是如何同时实现以上这两点的呢?又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