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3000亿,电脑之王没落:这个行业,只有动作快的人和死人!
文/金错刀频道Diik
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有人说,曾经的巨无霸Dell,已经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随时有可能从电脑市场消失。
Dell最新财报显示,2019财年第四季度净亏损2.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6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16%。
更是身负巨债,约合人民币3000多亿元。
曾经,他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美元,很多对手都想学它。
如今,Dell要重回市场巅峰,很难。
1
戴尔凭什么成为巨头?
在正确的时间做了对的事
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医的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创立了戴尔(Dell)公司,当时他只有19岁,大学还没读一半。
2001年,与戴尔同岁的马云在应对阿里巴巴的资金链断裂危机,Dell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C公司。
其成功在于模式。
在个人电脑刚刚兴起时,利润是非常高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 PC机,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只有600美元至700美元,经销商进货价2000美元,还能赚1000美元。
戴尔选择直接面向用户销售,砍掉了中间的分销商和零售商环节,这其中能省下了大约20%的成本。
用户还可以通过DELL官方的免费电话和网络渠道向DELL订购电脑,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配置,自由、灵活、人性化,并且价格也比同等配置的电脑要便宜,确认订单后通常会在5~7天内收到电脑。
Dell的直销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公司创立一年半,就登上《财富》(Fortune)“最受尊敬公司”榜单;创立两年,年收入超过了6000万美元。创立4年后,Dell在纳斯达克上市。
到1991年,Dell已经开始全球化扩张。1997年,32岁的戴尔凭借43亿美元个人资产成为德州首富。
2001年到2005年,连续5年,Dell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
戴尔被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年纪轻轻就开始执掌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是一个不靠技术起家,却在电脑界风生水起的人物,美国《商业周刊》曾把Dell评为“100名的巨人企业”第一名,秒杀一众牛得不行的科技公司。
Dell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也被认为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因为它不靠任何创新,用的是别人的技术。很多对手模仿Dell,比如行业巨头康柏和思科,但都没有学成。
可以说,Dell取得成功,站上神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强大的执行力。
努力营销,积极销售,精明采购,低成本制造,每年只要供应商做出新改进,Dell就能够包装出最新最优秀的电脑销售,能够赚多少全都归结于其努力的程度,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在于执行力。
2
信任危机!主动退市!
Dell的一次涅槃
2002年,Dell达到巅峰,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美元。2004年,戴尔卸任CEO,由罗林斯接任。
此时因为PC市场正在逐渐饱和,Dell谋求转型。然而,新的业务增长没有到来,却经历了历史山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
2004年之前,Dell年均增长还能够达到30%。可到了2006年第四季度,Dell的PC出货量同比下滑了8.6%,也丢掉了全球第一PC厂商的桂冠。
2006年Dell被曝出财务数据欺诈的丑闻,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亿美元。
真正的危机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信任危机。
Dell质量问题频繁爆发。其中之一是“换芯门”,很多用户在购买了Dell电脑后发现里边的芯片和订单号上的标注明显不一致,事情发生在中国,Dell一度被评“对华采用双重标准”。另外一件是“爆炸门”,在2005年,发生了数起Dell笔记本电脑爆炸起火事件,波及全球,最终Dell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约410万块由索尼公司制造的锂离子电池。还有“订单门”,销售代表篡改合同及配置;问题电脑;客户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差;付款后不见电脑……总之各种消费者维权起诉中,Dell频频出现。
因为质量问题,Dell电脑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在一年内从50%直接跌到2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959.html
- 上一篇:京东没有真兄弟
- 下一篇:《复联4》两小时超长预告片,今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