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节观察 | 打工8年,她决定回乡创业
她成了快手上的网红,即便只是在镜头前简单的吃一顿饭,播放量也能上100万,甚至200万。
刺猬公社 | 铁林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城务工成为时代主题。上亿农民工离乡背井,《常回家看看》等一系列与“思乡”“返乡”有关的文艺作品走红。一直到最近几年,伴随着乡村经济的起飞和科技的发展,返乡创业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在这群创业者中,女性的身影,尤其宝贵。
一
2016年,毛姐结束在服装厂里长达8年的打工生涯,从浙江宁波回到安徽砀山,决心和母亲一起打理家里的梨树。
母亲一年四季都穿梭在梨树林里,她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多年,虽然不识字,但熟悉每一个时令该做什么事。3月授粉,4月剪梨,5月马不停蹄为初生的小梨套袋,等到7月,酥梨成熟,母亲仍然把心思放在梨树林,如果不仔细盯着,半熟的梨很容易被人洗劫一空。
砀山酥梨远近闻名,成熟的酥梨汁多味甜。偷梨并不新鲜,年年有,年年盯,毛姐干脆给母亲写了一个板子:可以摘着吃,不要偷着卖。
但躲得过人祸,却防不了天灾。2017年7月,再等几天就是采摘期,一阵大风刮进母亲的梨树林,成熟的果子重,容易掉,母亲赶到梨树林的时候,费力伺候了一年的酥梨,落了满地。母亲蹲在树林里掉眼泪。
梨是一个一个种出来的,每个都是母亲的心头肉。酥梨成熟期正好赶上砀山的高温,母亲常常蹲在树林里割草,起身的时候,满头大汗,湿透的衣服黏在皮肤上。
这三年,母亲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可以在毛姐的快手上看到。回乡后,毛姐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母亲身上。她拍母亲做饭,拍母亲吃饭,也拍母亲在梨树林的生活。
从2016年7月开始,母亲出现在了砀山县很多老乡的手机里。她成了快手上的网红,即便只是在镜头前简单的吃一顿饭,播放量也能上100万,甚至200万。
80后王娇做了和毛姐一样的决定。2018年,她从昆明辞职,和丈夫高玉楼一起回到了老家云南丽江。云南民族特色强,多热带景致。早在王娇决定返乡以前,云南当地就已经崛起了一大批视频博主。
她更愿意留在城市。考学离开老家曲靖以后,王娇把自己生活的重心放到了城市。一直到高玉楼提出拍短视频,她仍然希望以烘焙为主题,拍摄俩人的城市生活。
高玉楼和王娇相反,他认为未来十年,农村才是更多人向往的地方,回到乡下,并不等同于放弃自己的追求。如果留在城里拍视频,两人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当然,结果已经提前揭晓,高玉楼说服了王娇。他们开始着手研究拍摄的剧本,镜头的运用,剪辑的技巧。美食门槛低,用户量大,两人想利用丽江的美景,拍摄户外美食。
但同样的路,第一个踏出去的才是勇士。户外美食赛道,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人也不少。王娇找不到突破口,快手粉丝数上涨并不明显,俩人的支出虽然少,但收入也少,信心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
女儿“小豆芽”一次偶然的入镜打破了僵局。拍摄的时候,小豆芽端着一盆鱼进入了镜头,和王娇在视频里实现了互动,传到网上后,网友竟然在集中讨论小豆芽。
俩人同时意识到,这可能才是他们的优势。如果拍摄和制作已经不逊于其他博主,那么视频就需要提供视觉享受以外的东西,比如亲情。小豆芽和王娇的母女档组合,正好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
二
和川东相比,川西是另一个世界。高原、雪山构成了特殊的乡村生活图景。成都女孩阿娟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放弃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导游工作,和丈夫勇哥回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
丈夫的家就在四姑娘山旁边。抬头是清透的天空,低头是能照出人脸的湖水,一时兴起,可以对着一群牦牛弹吉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2036.html